电视视频制作中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10 02:32:39

电视视频制作中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摘 要】本文以电视台非线性剪辑师的角度,从场序、像素宽高比、色彩管理、视频格式这四个方面对剪辑、合成工作中最容易忽视却尤为重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专业建议和提醒。

【关键词】电视后期制作;非线剪辑;场序;像素宽高比;色彩管理;视频格式

前言

英语里有句话:“Devil in the Details”(魔鬼躲在细节里),它的意思是说一些小细节往往容易让人忽略,从而导致事情功亏一篑。作为一名职业电视制作人,我很赞成这个观点,因为在电视后期制作中,一些小细节确实直接影响着我们节目制作的品质,而品质高低又决定着我们剪辑师和动画师的专业高度。以下四个常见问题就是我们非线剪辑和特效合成制作中易被忽视却又非常关键的细节。

一、场序

对于“逐行扫描”、“隔行扫描”、“上场(奇场)优先”、“下场(偶场)优先”这些专业名词,相信绝大多数视频专业人士都可以解释出来,但由于相对抽象的理论概念和实际制作中复杂的软硬件环境,导致不少制作人在使用视频素材时,会遇到交错视频场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最后的合成输出质量。我们知道,由于采集、回放设备和视频格式的不同,场的优先顺序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我们把场序搞错,运动画面会变得闪烁和僵持,在影片的后期编辑中,对这些视频素材进行变速、特技处理、反向播放或冻结视频帧时,都会遇到场处理的问题。举例来说:我国电视台相关视频硬件设备普遍采用的场序是上场优先,所以当我们在After Effects、Premiere Pro、Pinnacle Liquid等后期软件新建项目的时候,就要按照影片的输出设备来设置场序,即指定项目场序为上场优先,在编辑结束后我们也要设置输出影片的场序为上场优先,否则会出现问题。如果在编辑过程中,得到的素材场序与最终要输出的视频场序有所不同(例如某段视频素材采用的是720x576 PAL DV格式,它的场序默认是下场优先),则必须使其统一,即符合输出的“上场优先”设置,一些非线性编辑软件为此提供“反转场控制”、“交错场处理”、“非交错场处理”等功能。此外,对于3ds Max、Maya、Softimage、Cinema 4D等一些3D动画软件来说,如果我们使用这些3D动画软件在输出的影片的时候没有以上场优先输出,那么把影片录制到录像带在电视上播出的时候同样也会出现质量问题。

二、像素宽高比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计算机中制作的CG视频影像或者数字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在电视机上看起来比例不对,正圆形变成了椭圆形、人物也看起来比现实中的人物胖等等,追其原因就是像素宽高比导致的。像素宽高比是指影片画面中每个像素的宽高比,不同的视频格式和摄像机设备均使用不同的像素宽高比。例如:电视机使用矩形像素、计算机使用正方形像素、D1/DV NTSC采用0.9:1、D1/DV PAL采用1.09:1、AVCHD 1080i25/1080p25采用1:1等等。举实例来说:我们在Photoshop CS3中新建一个大小为PAL D1/DV 720x576像素,像素宽高比为方形像素的空白文档,然后绘制一个正方形和正圆形,保存为TGA图片格式,并导入Sobey EditMax6非线性编辑软件上屏测量观察,我们发现原本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为正方形和圆形的图形,在监视器上却显示成了长方形和椭圆形,画面内容比例严重变形,随后我们在Sobey EditMax6时间线上查看素材属性,发现此素材图片的像素宽高比为软件默认的CCIR PAL 1.067:1,现在我们将此素材图片的像素宽高比更改为图片素材原始的方形像素1:1,再上屏测量观察,发现此时监视器上已经能够正常显示出正方形和圆形,比例变形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另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都会同时使用多个后期制作软件进行配合,这就会带来另外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即不同的后期软件或不同版本的同一软件像素宽高比均有差异,例如After Effects CS3及之前版本、Premiere Pro CS3及之前版本、Photoshop CS3及之前版本、Pinnacle Liquid 6、Canopus Edius 6等软件在PAL D1/DV标清视频格式中忽略了明晰光圈(clean aperture)的概念,采用了1.067:1这个不太准确的像素宽高比,从而导致图像出现微妙的变形。而在Adobe CS4系列软件及以后版本、NukeX 6.1、Final Cut Pro X等最新的后期制作软件均把PAL D1/DV标清视频格式的像素宽高比调整为准确的1.094:1。

三、色彩管理

从事过平面设计与印刷的人一定知道色彩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它会让我们“所见即所得”,即显示器上看到的颜色与印刷成品的颜色保持一致。其实在我们视频制作领域色彩管理同样重要,它用于协调工作流中摄像机、监视器、电视机等设备的色彩一致性,帮助我们准确的设置项目中的色彩,否则我们剪辑制作的视频在不同电视或监视器上会出现偏色现象。下面,我们以常见After Effects CS6软件来演示说明如何正确使用色彩管理:

(一)打开色彩管理功能:单击File菜单,选择Project Settings命令,从Working Space下拉菜单中,选择一种工作区色彩配置文件,例如SDTV PAL。

(二)为素材指定一个色彩配置文件:在Project窗口选择视频素材,单击File菜单,选择Interpret Footage下Main命令,单击Color Management选项卡,在Assign Profile下拉菜单里选择合适的ICC色彩配置文件。

(三)对要渲染的文件进行色彩管理:在Render Queue窗口,打开Output Module Settings窗口中的Color Management选项卡,在Output Profile下拉菜单中选择合适的ICC色彩配置文件。

(四)模拟输出:单击View菜单下Simulate Output命令,并选择合适的模拟输出。

四、视频格式

在电视视频制作中,我们要根据输出文件的用途和媒介将节目输出为各种所需视频格式。例如,广播级专业磁带或光盘、电脑播放的数据文件、DVD或蓝光光盘、网络流媒体以及移动设备视频文件等。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考虑,这个节目未来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后期编辑处理,那么我们在输出的时候就要选择诸如Apple ProRes 422(OS X系统平台)这样的母板文件格式来输出保存节目视频,而不可以输出为MPEG-2或H.264这种有损压缩程度较高的视频格式。还有对于一些动画师和特效合成师来说,他们比较偏爱输出TGA(Targa)图像序列,因为TGA格式具有高质量无损输出、支持Alpha通道、支持RLE压缩以及广泛的兼容性,但由于TGA是一个“悠久”的格式,不支持色彩管理,所以我建议动画师、特效合成师以及非线剪辑师应该放弃使用这种格式,转而采用TIFF或者PNG图像序列来代替。最后我们再说一下AVI和MOV格式,这两种格式应该是被人们错误理解最多的格式,很多人都认为所有扩展名为.AVI和.MOV的视频文件都是采用同一种编码器进行编码的,实际上AVI和MOV均是一种“容器格式”,可以采用多种编码器来储存视频文件。例如:AVI格式可以采用Cinepak Codec by Radius、Microsoft Video1、Matrox MPEG-2 I-frame、Divx Codec等编码器,MOV格式可以采用动画、DV-PAL、Apple ProRes、DVCPRO50、H.264编解码器等,AVI和MOV采用不同的编码器编码,会获得不同视频质量和文件大小的视频文件。

从以上四个小问题我们不难明白,细节与细心对我们视频制作工作有多么的重要,正如《淮南子.说山训》中所说“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上一篇:浅析矿井生产中的无极绳绞车运用 下一篇:公路钢桥腐蚀控制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