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对睡眠的影响

时间:2022-10-10 01:26:33

【摘要】 文章通过学习经典及古代医家知识,结合现代医家对体质与睡眠的关系的研究,探讨正常的睡眠生理,体质因素对睡眠的影响,睡眠在体质方面的病因病机,为治疗不寐提供思路。

【关键词】 睡眠;体质

【中图分类号】G8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31-01

睡眠在我们人的一生中约占据1/3的时间,然而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缺少一个很好的睡眠或正遭受着受着失眠的困扰,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失眠,本文将从体质与失眠的关系着手,探讨睡眠的生理、影响因素、病因病机及治疗,为失眠治疗提供思路。

1 人体正常体质生理:

从古代到现代都有有关人体个体差异的论述,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载:“先立五形金水木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又如《灵枢?通天》篇记载“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指出我们每个个体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人各有不同,同样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也有所区别,《灵枢?论勇》篇提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此因薄皮弱内,不胜四时之虚风,皮厚肉坚,不伤于四时之虚风。”《素问?经脉别论》曰:“勇者,气行则己,怯者,则着而为病。”人有老少、勇怯之分,也就是禀赋各异,发病或不发病各异。

现代医家王琦认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他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1对现在很多医家辨证起导向作用,虽有时各家观点不一,但再次提出辨证论治要抓住共同点,又当因人而异。宋咏梅举了唐?王焘《外台秘要》治“大病差后,虚烦不得眠”,治以乌梅豉汤、半夏茯苓汤;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提出“大病后虚烦不眠”以温胆汤治之。说明同一病因作用于不同的个体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得出体质差异对人睡眠的影响不同。

2 各种体质因素对失眠的影响

2.1年龄

《灵枢?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生理上,年龄大了,人体脏腑功能较年轻时减退,运动相对也减少。营卫气血的运行方面,老年人气血渐衰,营血虚,卫气相对盛,卫强营弱,发为失眠,如《灵 枢?营卫生会》提到“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夏晨等通过区域调查发现,样本中,睡眠正常的老年人中以平和质(47.8%)、阳虚质(16.8%)、气虚质(13.0%)为主,与王琦等在全国9省市大样本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而失眠人群中,偏颇体质占多数(约88.2%)。从偏颇体质出现的频数来看,阳虚质、气虚质出现的频次最高,且单纯体质中也以此两种体质最多。3彭霞等对老年失眠病人研究分析,发现老年失眠病人体质以虚证居多,其中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多见,其次以血瘀质、气郁质,从根本上说也是以虚为本,实为标。调查结果还显示,老年人体质类型中平和质、特禀质患失眠的比率较低。4

2.2性别:

苗凌娜认为更年期妇女易处于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的状态。所以临床以肾阴虚居多。在更年期, 若肾阴亏虚, 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 以致心肾不交, 甚或相火上亢, 使心阴不足, 心神失养,出现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健忘、心烦不宁, 甚至情志失常等。在治疗根据不同病因,多加以补肾益精之品, 每能收到满意疗效。5男性也有阳盛阴衰的表现,但女性在更年期时,症状表现相对有规律,更容易发生如此表现。

2.3脏腑:

脏腑辨证,是基本辨证方法,古今论述也较多,如《灵枢?大惑论》认为人的肠胃对睡眠有影响,“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卧焉。”《素问?逆调论》提到:“阴阳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一些医家根据此,每当治疗失眠,时时顾护胃气。然而睡眠不仅与胃有关,五脏六腑皆能使人发生不寐,《灵枢?淫邪发梦》记载了五脏病变时失眠的表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五脏属性不同,发病不同。再如《素问?刺热篇》指出“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提出了胆寒不得眠,《类证治裁・不寐》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说明了失眠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不同体质的人,五脏六腑虚实各不同,得病从化亦不一样,临床表现各异。

3 失眠的病因病机

《灵枢・口问》有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气,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营卫之气各行其道,则寐寤正常,但如果营卫运行失常,或邪气客于脏腑,阻滞经血运行,可致失眠。《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漂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人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不寐之证“凡如伤寒、伤风、疟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扰也;如痰,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舍此之外,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知此二者,则知所以治此矣。”

老膺荣等针对不寐的卫气入阴不利,以致阴阳不相交接的基本病机,以及卫气属阳的性质,拟定扶阳助卫,畅通气道,交接阴阳为基本治则。若邪气外客,当以扶阳助卫,逐邪畅道;若卫气虚弱,当固护卫表,扶阳益气。总以助卫气从阳人阴,使之运行有序,以达到寐寤正常的目的。6 刁丽梅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认为导致阴阳不交失眠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阴液亏虚,机体阴液不足,不能敛阳,导致阳气浮于外,故而失眠;二为阳气过盛,阳气太盛致机体阴液相对不足,阴不制阳,阳气浮越于外而不眠;三为外邪阻碍交通,即机体的湿痰瘀血等病理产物阻碍了“阴阳交通”的道路,阴阳不交则失眠。7毛等对62例失眠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调查中,失眠中医证型中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实证(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认为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以虚证为主。失眠中医体质分布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这3种虚性体质占大部分。8江晓玲等通过对气郁质和其他体质的睡眠质量和主要失眠症状分析,得出气郁质患者睡眠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以及早醒;而其他体质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多梦。失眠症状与气郁质的程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气郁越严重,其发生入睡困难、早醒的危险系数越高。9胡金霞等对202例失眠的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不同体质在中医证候方面不同特点,得出气郁质、痰湿质及阴虚质三种体质的人最容易患病。失眠患者临床表现为肝气偏旺,肝气偏旺正是形成气郁体质的主要原因。

4 治疗

《灵枢・热病》对于热病出现的“嗌千多饮,善惊,卧不能安”表现,提出“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的治疗方法。

张雁冰通过选百会、神庭、四神聪、神门、安眠穴、三阴交、丰隆、内庭等穴,奏清热涤痰、宁心安神之效,治失眠、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等诸痰为病的病例,临床研究显示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11郑炎红等根据临床经验,根据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又具可变性、可调性。将失眠患者的体质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5种类型,对不同体质类型的失眠患者,分别给予益气镇惊、温补心阳、养阴安神、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治法,取得临床良好疗效,认为通过辨体质而后再辨证论治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度,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12穆俊霞认为半夏秫米汤作为治疗失眠的第一方,由半夏、秫米二药组成.药味简单而意旨深厚。半夏性温味甘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秫米性味甘凉能养营,益阴而通利大肠,两药合用,助以甘澜水,共成补虚泄实、沟通阴阳、和利营卫之功,凡失眠病症,皆可以次方加减。13刘会军等认为阳气在人身处于主导地位,阳为主阴为从。老年人生理因素或年轻人不注意养生,都可导致阳气不足,尤其在冬季和一些老年人身上表现更明显,阳虚致阴阳交接不利,而致失眠。“治病必求于本”,对于失眠的治疗必不能不能囿于常规,如为阳虚所致,应放胆应用温阳之品,根据不同病机,选择应用温补心阳、肾阳、脾阳、胃阳,温胆,调理肝肺气机等治法,或温阳法与其他治法同用,阳气充足,阴平阳秘,不寐乃愈。

5 总结

睡眠在我们一生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个体因先天因素和后天四气五味的影响,每个个体都不一样,但又有相同点,辨证失眠时,可先参阅先人思想,再结合患者个体,从体质出发,归纳总结临床经验,力求统一辨证标准,综合分析大样本,得出体质与失眠的关系,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2] 宋咏梅.古代医家治疗失眠要点之我见[J].江苏中医药,2011,43(6):78.

[3] 夏晨,朱群邦,黄枫等,上海市杨浦区127例老年失眠患者体质状况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8):866-873.

[4] 彭霞,韩景波,宁余音等.老年失眠病人的中医体质分析及调护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5):1157-1158.

[5] 苗凌娜. 辨体质防治更年期综合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602-603.

[6] 老膺荣,杨志敏,李艳等.卫气不利成失眠 扶阳助卫治不寐――从《黄帝内经》论不寐的基本病机及治则[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23-25.

[7] 刁丽梅.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2):73-74.

[8] 毛 章敏.中医不寐证型与体质相关性研究[J].山西中医,2013,29(7):45-49.

[9] 江晓玲,章莹,雷莹等,气郁质与失眠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6):655-662

[10]胡金霞,赵翠霞,杨帆.202例失眠症的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辨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3,22(4):224-224.

[10]张雁冰.针灸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60例[J].中医研究,2011,24(11):70-72.

[12] 郑炎红,许友慧,陈明达.失眠的辨体质论治与辨证[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4-35.

[13] 穆俊霞.从影响卫气运行的因素谈失眠的病机[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3):2-4.

[14] 刘会军,凌方明.温阳法在失眠阳虚证中的运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45-894.

上一篇:《老子》心理学思想简评 下一篇: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