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氛围

时间:2022-10-10 01:24:2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氛围

摘要:要想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有效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参与,就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唯此,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才能随之提高。

一、创设问题氛围,激发参与动机,参与思考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而问题极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可见,问题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有趣的拼图”时,通过以下四步活动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滚一滚”。请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并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观察一下这四个物体同时下滑时会有什么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二)让学生“堆一堆”。让学生动手把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进行堆一堆。这样,让学生亲自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让学生“摸一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口袋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四)让学生“搭一搭”。在美妙的音乐中,让学生们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刚才拿的物体搭一搭,看能搭出什么东西来。这样,学生可以边讨论、边琢磨、边试搭,你拼一块我搭一块,从中可以锻炼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创设讨论,交流氛围,引导动手能力,培养参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讨论、交流的能力,并注意随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如果离开了正确的参与方式,仅热闹地、形式地在一起进行表面的讨论、交流,不真正地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可让学生觉得交流是发自内心需要的情境,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明确应该怎样参与,怎样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小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成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喜悦体验。的确,成功的体验有着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好好地学习。因此,在数学中,我们应不停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陈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他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他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他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要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另外,要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猜测、调控,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这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传统的数学教法恰恰在这最具神奇、最具魅力的地方打住了,使学生无法感受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数学的价值,给人留下的是“数学太抽象、太枯燥。”正如我在一班所上的课。

张奠宙教授讲过,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在后面走,学生必须细听讲解,而无法停下脚步按照要求进行观赏,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学生的学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验教学效果,往往只停留于模仿和记忆上,创新性也就谈不上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解法,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正是现代数学的教育观念。用这种观念指导教学,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学好数学的信心)的培养,也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次数学测验,某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00分的5人;90~99分的15人,80~89分的15人,70~79分的2人;60~69分的2人,60分以下的1人。全班平均分数为92。根据以上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百分数的问题并列出相关的算式?”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纷纷回答:1.满分的人数是优秀人数的百分之几?2.优秀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及格率是多少?4.满分的人比90~99分的人少百分之几?5.90~99分的人比满分的人多百分之几?……这样,既使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实现生活需要,促进主体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层次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从而进一步熟练了表面积的计算,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创设有效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以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之践行 下一篇:Analysis on the Successfulness of the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