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10-10 01:16:58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一直以来,中学学校进行课堂教育的方式都是通过师生之间共同探索和讨论。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培养中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并展开一系列深入的讨论。课堂是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要的载体。接下来的内容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

21世纪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革新。越来越多的教育院校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项培养目标。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要正确认识和解读该门学科的特点,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在传授课业知识的过程中将探究性的观点和理论穿插其中,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能积极主动地发起对专项问题的讨论并可以自然地参与其中。具体来说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一、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奠定探究基础

在日常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传教者的角色,将知识转化成能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当然,仅仅完成知识的传达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过程,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才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在进行语文学习时,要在教课过程中逐步告诉学生如何在脱离固定的学习场所时也可以做到自主学习。这就是所谓的“会学”而非一味的“学”。举个例子,在做语文短篇阅读时,需要学生先对文章整体进行通读掌握文章大意,接下来要求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提出个人观点。对于学生们提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形成错误论点的原因并提出正确的理解。整个探讨的过程就是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过程。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别对彼此的想法进行对比和研究,不仅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还能获得别人更加新颖的思考方式,从而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

二、创新课堂形式,激发探究热情

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奠基石。因此,要想形成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之间融洽的相处模式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课堂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是作为传授者的教师单方面的进行知识讲授,学生也只是一味地去接受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少之又少,因为没有反馈,所以教师也就无法得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打破常规思维,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充分地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把一些原本需要教师提出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一来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也能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还构建了师生之间和睦的关系。面对一些更为复杂的专业性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就关键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醒和点拨。在最后汇总知识要点时,再对学生汇总出来的观点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案。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鼓励,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然后再通过提问和作业的形式对学生具体掌握的知识进行加深和巩固。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只是单纯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机械式的灌输,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往往容易顺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的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固有思维,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能力,由被动化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问题的探究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习知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然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行为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平日中也要多多鼓励学生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大胆提出,只有解决这些疑问,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作为学生也会选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一来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2.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去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彻底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同样作为探究学习的重要参与者提供不可或缺的影响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一些规范和指导,避免学生在探究过程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影响最终探究成果。总而言之教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通过探究性课堂模式的建立,教师充分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信任学生可以自己找到学习的正确路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前所未见甚至棘手的问题,但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就可以发现解决的对策。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巨大的,虽然个性鲜明,却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中学时期,正是学习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时期,每个学生都拥有被塑造的潜力。教师要信任学生可以自己通过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使以往枯燥的课堂变“活”,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总结:针对语文特点提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办法才是当前教育院校应该付诸实际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99-100.

[2] 贺俊燕.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2):26-27.

上一篇:浅议中学生的1+3+N奖励模式 下一篇:水利施工行业安全隐患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