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

时间:2022-10-10 12:46:39

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

摘要:本文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框架构建了本币升值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结论认为本币升值与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的情况下,如果本币升值幅度很大,则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危机。实证检验表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因债权型货币错配造成的净值损失与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货币错配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关键词:本币升值;货币错配 ;资产负债表;银行危机

作者简介:江百灵(1971-),男,安徽桐城人,博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叶文娱(1977-),女,安徽桐城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司金融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6-0156-05收稿日期:2012-06-14

一、文献回顾

经典文献强调当有外币债务(债务美元化)时本币的大幅贬值会增加以外币计价债务的实际负担,因而会引起投资和产出的收缩。目前,对于本币升值和国际净债权国的中国而言,本币升值下的货币错配对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如何,文献很少。国外代表性的文献有Mckinnon(2005)认为任何无法以本币提供信贷的国际债权国都将出现货币错配问题,称之为“高储蓄两难”,就债权国而言,如果本币升值,那么持有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资产)、未进行套期保值的个人和机构将面临风险。

国内代表性的文献有施建淮(2005)通过将给予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构建一个双重危机模型。陈晓莉(2005)沿用戴蒙德模型设定形式,依据施建淮(2005)的不对称信息分析框架,阐述了本币升值冲击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机制。刘少波等(2008)沿用了Jeanne 等设定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建立了两期模型,揭示了在净外币资产形态的货币错配下,本币升值的预期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对经济金融的稳定性所造成的冲击。

二、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危机—— 一个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框架由文献回顾可知,汇率变动通过货币错配渠道影响银行和企业净值,净值下降进一步通过银行危机和企业信贷压缩导致经济金融不稳定。在债权型货币错配的经济体,由于持有净外币资产,本币升值会减少净外币资产的本币价值,因而通过货币错配渠道影响净值;除此之外,净外币资产的持有人会将外币进行投资,获得投资收益。下面将以银行为行为主体,构建模型分析本币升值冲击如何通过货币错配和外币投资收益两个渠道减少银行净值以及导致银行危机。

(一)银行资产负债表

假设银行的资产以贷款L表示,负债以存款D表示,W0表示银行在0期的净值,因此银行在0期的资产负债表可表示为:

L=D+W0 (1)

如果有分别以本币和外币计价的贷款(Lh和Lf)和存款(Dh和Df),那么公式(1)可表示为:

Lh+e0Lf=Dh+e0Df+W0 (2)

其中e0表示0期的直接标价法的汇率。用(2)式表示银行在0期的资产负债表,银行在1期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用下式表示:

(1+rh)Lh+(1+rf)e1Lf+π^B=(1+rh)Dh+(1+rf)e1Df+W1

W1=(1+rh)(Lh-Dh)+(1+rf)e0(Lf-Df)+(1+rf)(e1-e0)(Lf-Df)+π^B

=(1+rh)(Lh-Dh)+(1+rh)e0(Lf-Df)-(rh-rf)e0(Lf-Df)+(1+rf)(e1-e0)(Lf-Df)+π^B

=(1+rh)W0-(rh-rf)e0(Lf-Df)+(1+rf)(e1-e0)(Lf-Df)+π^B

=(1+rh)W0-[(1+rh)e0-(1+rf)e1](Lf-Df)+π^B(3)

其中,π^B表示银行来自外币贷款的利润,W1为银行在1期的净值,rh和rf分别为银行获取投资收益的本币和外币利率。

给定rh,rf,Lf,Df和W0,银行在1期的净值取决于1期的汇率(e1)和银行来自外币贷款的利润(π^B)。由于汇率变动影响π^B,所以银行净值变化有两个渠道,一是货币错配(Lf-Df),二是银行来自外币贷款的利润(π^B)。由公式(3)可知,当外币资产大于外币负债时,本币升值通过货币错配渠道对银行净值的负效应越大。

(二)模型的构建

1.模型的假设

在银行资产组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对外净债权的银行在汇率变动时的行为模型。模型基于以下四个假设:(1)银行只吸收本国储户的本币存款,这是为了保证资产和负债以不同货币计价;(2)银行可以以利率rd完全弹性地吸收存款①;(3)所有的公司(外国和本国)以它们各自的货币借款,且本币借款没有违约风险;(3)国内贷款利率为rh;由于存在本币升值的风险,所以外国利率,rf>rh②;(4)未来的汇率(直接标价法),et+1=αet,是个随机变量,这里F(α)是α的累积分布函数,且E(α)=1。

2.模型的基本设定

银行的资产分别以外币和本币的贷款组成,分别以Lf和Lh表示,同时准备金收益为零。在0期银行投资初始资产中的Lf个单位,在下一期,以本币计价的外币贷款的价值可以表示为:

Y=αLf(1+rf) (4)

因此,本币升值,外币资产头寸将减少。银行在t期的净值用Wt表示,准备金率是bt,银行在初始期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表1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和权益 Lf0 (外币贷款)

Lh0 (本币贷款)

b(Lf0+Lh0-W0)/(1-b) 准备金(Lf0+Lh0-W0)/(1-b)(存款)

W0(权益)

因此,银行的资产价值为:

Assetst+1=αt+1Lft(1+rf)+Lht(1+rh)+b(Lft+Lht-Wt)/(1+b)

银行的负债为:

Liabilitiest+1=(1+rd)(Lft+Lht-Wt)/(1-b)(5)

这里的rd是银行支付给储户的利息③。净资产(权益)的价值为:

Wt+1=αt+1Lft(1+rf)+Lht(1+rh)-(1+rd-b)(Lft+Lht-Wt)/(1-b)(6)

本币升值并不影响银行负债的本币价值,但减少以外币计价的资产的本币价值,因而减少银行的净值。因此α存在一个使净值为零的值α^,当α

c=1,Wt+1>0

c0,Wt+11(7)

所以当Wt+1>0时,银行有清偿能力;当净值为负时,银行收到公司净值一定比例(c0,c0>1)的惩罚。一个风险规避的银行选择资产组合使得每期末的预期净值最大化。最优化行为可以表示为:

max{Lh,Lf}EV(Wt+1)=max{Lh,Lf}Eα[Wt+1(α)c(Wt+1(α))](8)

当αrh;(2)银行选择下一期预期净值(EV(Wt+1))最大的资产组合Lh,Lf,这里V′>0,V″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Lf足够大时存在有限个最优的Lf=L*f,使银行净值最大化;在Lf给定时,银行净值最大化不受Lh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方面汇率升值通过货币错配渠道减少净值;另一方面,汇率升值通过对银行外币投资额,进而贷款利润(π^B=Lf×rf×e1)的影响,从而减少银行净值。

(三)货币错配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在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的经济中,银行价值达到最优时,有Lf=L*f>Wt,代入到下一期的净值公式(9),

Wt+1=αL*f(1+rf)-(L*f-Wt)(1+rh) (9)

当本币升值(即0

c0,Wt+11 ,银行总净值V(Lf,Lh,α)=c(W(α))W(α)

当α

三、本币升值冲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一)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具体表现

选取2009年底前上市的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银行(不包括城市商业银行)。样本时间是2005年~2009年。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金融年鉴》与各家上市银行的年报资料。

以外汇净敞口头寸作为银行货币错配程度的指标。外汇净敞口头寸分为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正数代表多头头寸。从表2可以看出,在样本期内,样本银行存在外汇敞口净头寸,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正的货币错配。

(二)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衡量

我们将银行面临失去清偿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而不得不破产倒闭这样一种不确定性称为银行的无清偿能力风险。下面采用Liang 等(1991)提出以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简称IR)作为衡量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指标。该指数被定义为:

表2主要商业银行外汇敞口净头寸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52006200720082009交通银行2343516106243102598531918工商银行179970100154121145211099207205中国银行666088484783247133460849356492建设银行31240426881529745111370873175深发展银行1817912325385272浦发银行517257449174123612924民生银行16172286461119218招商银行240225104171214181739919华夏银行796701189338871288兴业银行26551493139872792194中信银行4703405233291851528598大型合计1181897869858690039811641668790股份制合计1752635654587588943675213总计1199423905512748797901077744003大型占比0.9850.9610.9220.9010.899

IR=SD(ROE)E(ROE)+E/TA

其中:SD(ROE)为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

E(ROE)为银行净资产收益率;

E/TA为银行股东权益比率。

表32005年~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

20052006200720082009中国银行0.06910.05910.05970.05960.0560工商银行0.02110.23520.17530.15350.1517建设银行0.00010.11250.09910.08780.0911交通银行0.01390.13740.12120.10740.1165浦发银行0.04910.53820.39800.23140.3072招商银行0.02410.20230.15830.14600.1847华夏银行0.01880.18770.14700.12920.1709民生银行0.00970.08770.08270.09600.0742深发展0.13380.48950.33401.59250.4187兴业银行0.01270.10660.09290.09010.0958中信银行0.00630.06390.05380.04760.0611大型银行平均0.02850.13610.11380.10210.1038股份银行平均0.03640.23940.18100.33330.1875

利用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无清偿能力风险进行评估。以4个大型商业银行和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样本银行的年报,样本期间为2005年~2010年,结果如表3。

(三)货币错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下面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银行(ZHGYH)、工商银行(GSHYH)、建设银行(JSHYH)、交通银行(JTYH)、浦发银行(PFYH)、招商银行(ZHSHYH)、华夏银行(HXYH)、民生银行(MSHYH)、深圳发展银行(SHFZ)、兴业银行(XYYH)、中信银行(ZHXYH)11家上市银行货币错配净值损失对无清偿能力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由理论分析可知,在银行不采取任何对冲措施的情况下,货币错配因汇率变动的净值损失(LOSS)可以用汇率波动的幅度(Δe)乘以外币敞口头寸(外币资产-外币负债)来表示,即Δet(Lfi(t-1)-Dfi(t-1))。为了估计货币错配因汇率变动带来的净值损失对银行无清偿能力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如下:

IRit=α0i+α1iΔeit(Lfi(t-1)-Dfi(t-1))+X′itβi+εit

其中,IRit为第i家银行的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Δet是汇率从t-1期到t期的变化,Xit是控制变量,βi是控制变量的系数。汇率变动通过货币错配渠道对银行清偿能力的影响由α2i(Lfi(t-1)-Dfi(t-1))来表示,是汇率变动的净值效应。在正货币错配且本币升值的条件下,汇率波动加大银行的外币投资风险,同时汇率波动和货币错配的共同作用减少银行的净值,加大以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表示的银行脆弱性,因此预计α1i的值是正数。α0i是截距项,εit为随机扰动项。

本文暂不考虑外部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分析影响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银行规模、不良贷款比率、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股东权益比率变量描述、预期符号及选取的原因如表4。

表4控制变量的描述

变量变量描述预期符号选取的原因SIZE总资产的对数-银行规模,太大而不能倒NPL不良贷款比率+借款人的信贷风险LIQ现金占总资产的比率-存款提取的安全网ETA股东权益占总资产比率-资本状况

所有指标都是半年度数据,样本区间是从2005下半年到2010上半年。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表5汇率变动及净值损失对银行无清偿能力影响

Dependent

Variable: IRVariableCoefficienttStatistic

Prob.LOSS0.0057581.7417720.0870SIZE-0.099385-2.8463340.0064NPL0.4730000.3748020.0185LIQ-0.017324-1.3763000.0783ETA-0.028960-1.3807400.0705Fixed Effects_ZHGYH- C-0.269867_PFYH-C0.238656_GSHYH-C-0.208665_ZHSHYH-C-0.002167_JSHYH-C-0.248384_HXYH-C0.095041_JTYH-C-0.102573_MSHYH-C-0.011526_SHFZYH-C0.591358_XYYH-C-0.001534_ZHXYH-C-0.080338Rsquared0.565669D.W. Statistic2.138998Adjusted Rsquared0.485660F-statistic12.824225

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判决系数达0.485660,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D.W.检验值为2.138998,表明残差无序列相关。从整体上讲,该模型效果不错。从估计结果中可以发现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与货币错配的净值损失间呈正相关关系,与预期符号一致,且影响系数约为0.006。这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因货币错配造成的净值损失越大,其无清偿能力风险越大。也就是说,在近几年的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因货币错配造成的净值损失已经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这与理论分析是吻合的。另外,几个控制变量,资产规模、不良贷款比率、现金占总资产比率及权益占总资产比率对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各变量的回归系数与预期一致。其中不良贷款比率影响最大,其系数为0.473。不良贷款比率越高表明银行资产的质量越差,银行风险也因此而上升。目前,不良资产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无清偿能力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四、结论

(一)主要结论

1.上述模型说明了在本币升值与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的情况下,如果本币升值幅度很大,则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危机。

2.在本文的模型中,间接货币错配对银行的影响是通过银行外币投资的净利润来体现的,因为一般违约概率的增加会降低投资的利润。所以本模型融合了直接货币错配风险和间接货币错配风险对银行业的影响。

3.一般情况下银行部门的贷款都存在一个短借长贷的期限错配,这种资产负债表的期限错配是众多银行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银行资产的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都有可能引发危机,但本模型有待改进的是将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结合起来分析,可以预见,如果这样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会更大。

4.模型中没有考虑到银行自身对汇率风险的对冲,这和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不发达,汇率风险对冲工具缺乏、对冲意识淡薄也比较相符。

(二)政策含义

1.渐进有序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汇率波动对银行业的影响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的开放会越来越大。只要存在着外币资产、本币负债的货币错配,汇率波动就能引发银行危机。在人民币汇率机制从固定向比较弹性的汇率制度转变的方案既定、人民币汇率存在持续升值压力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具体形成机制应该渐进有序地推进。在增强汇率波动幅度的同时,应该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避免对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2.加强对货币错配风险的审慎性监管。银行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货币错配状况,同时还要跟踪监控所有的外币贷款、银行客户的外币资金缺口,并积极运用相关的汇率风险对冲工具,防范和降低货币错配风险对银行的冲击。

3.货币错配是开放经济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货币错配风险的累积,一方面是由于过去的固定汇率制度的负向激励,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的落后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不能为汇率风险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因此,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是防范和降低货币错配风险的重要措施。

①rd是本国吸收存款的利率;完全弹性地吸收存款在有存款保险的情况下是可能实现的。

②这些假设是为了描述银行进行投资组合选择的外部环境,本币升值风险且本国是对外资本净输出国的经济环境。

③这里Lft+Lht是银行能够获得收益的投资总额,Lft+Lht-Wt是必须通过存款来融资的投资额。根据准备金的要求,银行需要保留b(Lf0+Lh0-W0)/(1-b)的准备金,余下的是银行可以进行的国内外的投资。

④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升值时汇率波动Δet为负数,本文取其绝对值,旨在说明汇率升值幅度的大小,而不是说明汇率升值还是贬值。

参考文献:

陈晓莉. 2006.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一个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7):36-45.

刘少波,贺庆春. 2008.货币错配与经济金融稳定:一个基于本币升值预期的两期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7):39-44.

李扬.2005.汇率制度改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错配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 (7):2-5.

施建淮,郭美新. 2005.产出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与双重危机发生机制[J].经济学季刊(4):664-688.

THOMAS F H, KEVIN C M , JOSEPH E S. 2000. Liberalization,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 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147-159.

MYLES A, ROSENBERG C, KELLER C, SETSER B, ROUBINI N. 2002.A balance sheet approach to financial crisis[Z].IMF Working Paper, No. 210.

OLIVIER J ,JEROMIN Z. 2002. “Original sin”, balance sheet crises and the roles of international lending[Z]. IMF Working paper,NO.234.

(编校:少卿)

RMB Appreciation and Banking Crisis: Perspective from Currency Mismatch

JIANG Bailing1, YE Wenyu2

(1.Shanghai National Accounting Institute Shanghai , 201702, China;

2.Shanghai Lixin Accounting Institute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of currency appreciation and banking crisis by annlyzing bank balance sheet. It i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home currency appreciation and the banking and its customers holding considerable net foreign currency assets, currency mismatches may cause the banking crisis with home currency appreciation . Empirical test indicates that currency mismatch and insolvency index of commercial banks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currency mismatch ha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RMB Appreciation; Currency Mismatch; Balance Sheet; Banking Crisis

上一篇:晋江模式嬗变 下一篇:“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