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力量

时间:2022-08-14 03:47:27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力量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制造业已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尾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将随后而至。

在世界经济处于“黑暗”的前夕,由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撰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未来之路。该书用丰富的例证、确切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已走向穷途末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即将到来。此书自2012年6月份面世以来,在短短几个月中,“第三次工业革命”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

无独有偶,在刚刚闭幕的天津2012夏季论坛上,美国塔夫斯大学高级副院长查克拉沃蒂提出“世界迫切需要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的命题,并阐述道:“在未来10年到15年,世界会经历一场巨大的革命,这次革命要比以前工业革命的影响力强一百倍。”他的这一提法与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谋而合。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将之简单地解释为:“互联网+能源”。他进一步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具体包括五个支柱: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以建筑为单位的小型电站;3、扩展到所有基础设施上的能源生产和储存;4、充电式交通系统从互动式电网中获取电能;5、能源互联网。“只有当通信革命和能源革命结合,才会带来经济样式的巨变。”

据观察,“第三次工业革命”已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更不是一个遥远的宏图。书中描述的产业支柱已在一些发达国家显现,刚出头的产业形态或许只是未来大产业链中的细小环节,但毕竟它已“破土而出”。

美国的先行

近期,美国重提的“再工业化”战略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据专家分析,此时美国所提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对以往传统工业化的扬弃,其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比如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加大对高科技的研发经费。据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甚至占到了全球份额的33%左右。2012年财政年度美国再次增加了国家科学基金、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等重要科学部门预算。目前,美国已经正式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这将推动美国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创新集群发展,并保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

“未来20至25年内,会有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人通过生产能源和连接互联网传播能源,这将改变整个经济图景。其别需要提到的是3D印刷技术。3D打印机通过一些软件,可以打印出与实物一样的模型甚至是实物本身:可以骑的自行车、可穿的衣服、能飞的飞机,并展现出其每一个部分和层级,非常神奇。”这是里夫金对未来产业的一个概述。

他提到的“神奇3D印刷技术”已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开始使用。在最近的欧洲模具展上,美国“3D系统”公司用打印机为《经济学家》记者打印了一把锤子,做工精细的锤柄上有木纹效果,锤头为金属质地。在这里,3D打印已将中间所有生产环节省略掉——不需要设计及所用零件。

这一过程被称为“添加式制造”。所谓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层加工、迭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每一层的打印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在需要成型的区域喷洒一层特殊胶水,胶水液滴本身很小,且不易扩散。然后是喷洒一层均匀的粉末,粉末遇到胶水会迅速固化黏结,而没有胶水的区域仍保持松散状态。这样在一层胶水一层粉末的交替下,实体模型将会被“打印”成型,打印完毕后只要扫除松散的粉末即可“刨”出模型,而剩余粉末还可循环利用。

这一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制造业,现在3D打印机在电影动漫、气象、教育、外科医疗等领域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在教育领域,3D打印机能够将抽象概念带入现实世界,将学生的构思转变为他们可以捧在手中的真实立体彩色模型,令教学更为生动;在建筑领域,3D打印机能够为曲面异形建筑的重要精密构件快速制作精确模型,实现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无法达到的工艺水平;在工业生产领域,3D打印机可以为金属铸件直接打印模型、模型插件和图案;在地理空间领域,3D打印机可以轻松将GIS数据转化为三维地形及城市景观模型或沙盘;而在娱乐艺术领域,3D打印机还可根据电子游戏、三维动画以及其他创作产生的三维数据轻松制作自定义头像和雕像。总之,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囊括制造业的所有向下游,还可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人们的衣着和所需要的食物。

在美国,一位纽约大学辍学学生创办了一家非常成功的网络家具销售网站Etsy,已经吸引了50多个国家的数百万的买家和卖家,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模式。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比尔?盖茨。

里夫金对此描述道:“如果你是中国一个小城市的一家小型生产公司,只要装备了上述5个支柱的基础设施,再加上3D打印机,就可以以非常之低的成本实现生产和销售——自己生产能源,能源消耗几乎不存在;通过互联网接受订单,销售成本也几乎为零;物流成本也很低,因为运输工具都可以在所在地随时充电。”

如今,3D打印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已有越来越的企业或个人订购使用。这是一种全新的制造业方式,它解决了当前能源紧张、空气及河流的污染、甚至是土地问题。刚刚诞生的3D打印。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一旦形成其所带动的新的产业财富将无法想像。

德国的跟进

作为预见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专家,不久前,杰里米?里夫金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邀请,默克尔问里夫金:“德国在21世纪如何发展经济?”里夫金反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石油时代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渐渐终结的时候,你希望德国在下一次革命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恐怕不仅是德国最关心的,更是目前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的方向和答案。

里夫金指出,目前这段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渡时期,能源成本将是决定未来谁是领先者。当下,人类面临着两大严重危机: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这两大难题都要求人类用从资源上进行变革。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存在和使用方式是分散的、合作式的,强调相互支持。散居在全球的每一个地区的人们都可以享用“通信革命与新能源汇合后,形成分散式、合作式的能源,所谓‘分散式能源’。”

这种模式同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的区别在于,传统能源的获得成本很高,必须借助规模化、从上到下和垂直化的架构;而分散式能源则随时随地可以获得,每天的日照、风吹、粮食、海水甚至生活垃圾都可以转化为能源,大多数人都可以接触到“分散式能源”。

具体到欧洲,“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能解决能源问题,还可以创造大量新型的工作机会。目前,欧洲拥有超过1.9亿座建筑,欧洲的目标是使大部分建筑变成可以生产能源的微型发电厂。这样一来,每栋建筑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电力。届时,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司,这些公司提供将建筑改造成个人电站的服务。“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我们的预测是,10年以后,将有数千万幢建筑可以自己产生能源。25年之内,在欧洲、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这项技术将几乎完全免费。”里夫金解释道。

德国是目前处于最领先地位的国家。他们已经实现了20%的供电来源于绿色能源,正向2020年达到25%的目标努力。在过去五六年间,德国已将100万幢建筑改装成完全或者部分的小型绿色发电厂。

据德国联邦能源和水资源协会于7月底的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该国总发电量的25.1%。特别是光伏发电发电量增加明显,同比增长47%,增至2011年的1.5倍。“目前德国已经对100万栋建筑进行改造,创造出37万个新就业机会。”里夫金透漏到。

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人类将改变一直以来习惯于依赖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的局面,取而代之的将是“这个星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是能源的来源。”

中国的机会

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汤敏指出,在前两次的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赶上,被甩在了发达国家的后面。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不应该,也承受不起再次被甩开的后果。

回溯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有一批新兴国家崛起,像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曾利用这次契机“弯道超车”超过了英国。19世纪8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最先从美国开始,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到30%以上。紧接着,第二次产业革命又在1900年-1910年间深入德国的各个部门,改变了德国工业的面貌,使之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过英国而居于世界第二位。日本也紧随其后,经济得到了空前地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作用,美国、德国都超过了英国,世界格局也由此改变。

中国正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抓住机会、融合世界技术对于中国是当务之急。“英国人的时代有煤和电,美国人的时代有石油和汽车。我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等欧洲国家正在领先,中国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突破也许会从欧盟(德国)和亚洲(中国、日本)某种形式的合作开始。欧洲和亚洲曾属于同一块大陆。亚洲向欧洲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中国等亚洲市场则经济增长强劲,可以建立起非常有趣的合作关系。我觉得欧洲会是领先者和合作伙伴,但中心会在亚洲,中、日、韩都会包括进来。对中国来说,因为基础设施是从头新建,所以速度会更快,在未来处于领先地位的可能性很大。非洲和南美洲、中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很快跟上。无数的人家会装上太阳能板,成为小型的发电建筑,再连接成小型的电网,最后连成更大的全国性和洲际能源网络,这在未来25至30年间就会发生。”里夫金讲道。

中国的清洁能源发电资源丰富。据数据显示,中国有9.3%的国土面积适合太阳能发电,从面积上看,全球最大。二是,中国还有全世界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中国提高风电补贴、改善输电网络,2030年风力发电可以满足中国全部的电力需求。此外,中国地热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农村里的生物质能,以及小水电的能源潜力也是全世界无与伦比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悄然兴起早已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高层的谋划布局与全球前端的发展态势基本吻合。今年的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将物联网和云计算工程纳入了新兴产业的20项重大工程之一。

目前,有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开始涉足云计算。例如,阿里巴巴就已开始布局云计算业务。在阿里巴巴的B2C平台上每天有多达上亿笔的业务交易;此外,在数据挖掘方面的布局也催生了阿里巴巴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在中国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还为数不多,但随着国家政策对民企的倾斜和落实,今后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正如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马延和所说,“世界或将迎来一个新的产业周期,我们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等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把握历史机遇实现新型工业化。”

上一篇: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 下一篇: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