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区的粮食生产对策

时间:2022-10-10 12:41:50

产粮大区的粮食生产对策

南阳市宛城区位于河南省南阳盆地腹心,面积9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万亩,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市辖区。近年来,随着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宛城区粮食生产稳步增长,成为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市、区、场)之一。2009年在夏粮遭受特大旱灾、秋粮遭受狂风暴雨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达到3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及市辖区农业的特殊性,保持粮食增产面临诸多挑战,必须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要求,在12年内,需要新增500亿公斤,至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就宛城区而言,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种粮效益较低。种植不如养殖、种粮不如种菜的局面尚未改变。以小麦生产为例,2009年每亩小麦种子、化肥、机械作业、灌溉、人工等生产成本高达420元,亩产量415公斤,按最低收购价计算,加上各项种粮补贴,每亩年纯收益仅408元。实行小麦、玉米(水稻)轮作,夏粮收益与同等面积两季粮食生产成本基本持平,秋粮每亩粮田年纯收入880元,远远低于每亩蔬菜年纯收入2000元、果园年纯收入1700元的水平。种粮效益低,出现了种粮兼业化现象,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粮食生产呈现粗放状态,甚至有的等天种植、靠天收成,收种管两头,中间生产环节放任自流。

(二)城镇化导致种植面积持续下滑。随着南阳市中心城区面积扩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及郑渝高铁、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工程实施,至2020年,宛城区耕地面积将减少5万亩左右。蔬菜、瓜果种植面积随着市场调节也将有所增加。据预测,至2020年宛城区粮食种植面积将由2009年的97万亩减少到90万亩。要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7%的前提下实现总产增长10%以上,单产必须提高20%以上。

(三)农业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对农业投入力不从心。宛城区地处鸭河口灌区腹心,但灌溉工程长期失修,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设计面积的65.7%;同时,排涝工程体系不健全,加上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毁损了原有的排灌体系和部分排涝工程,抗旱除涝能力不强。

(四)市辖区的特殊性影响了粮食生产。市辖区与县相比,职能不全、财政困难,尤其是在争取上级有关农业项目中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政策性投资项目的实施和资金投入。随着省管县体制的逐步确立,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上一篇:儿童绑架者:穿制服的社会下层 下一篇:浅谈三农新闻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