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识别与规避

时间:2022-10-10 12:04:14

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识别与规避

[摘要]新创企业由于普遍缺乏可持续获利的商业模式等不确定性的存在而面临诸多创业风险。在发达经济体正在经历创业型经济兴起、中国经济也处于转型与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客户风险、创新风险和法律风险尤其是中国新创企业面临的最致命和隐秘的风险。虽然不确定性不可避免,但创业风险仍然规避有道,有效地识别与防范这些风险成为新创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

[关键词]新创企业;创新风险;创业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51-03

1新创企业的内在不确定性

新创企业的诞生是创始人试图通过商业改变世界的梦想实践。但现实是,努力和坚持都远不足以成就一个伟大的梦想。据统计,中国超过2/3的新创公司会在创业的两年之内夭折;而四年存活率不足一半。即使是在最鼓励创新与创业的美国,新创公司的五年存活率也在50%以下。残酷的现实证明,绝大多数的新公司都迅速失败,绝大多数的新产品都是昙花一现,只有极少数的新创企业能够真正存活下来,并最终改变世界。新创企业通往失败的路有千万条,成功者永远都是寥寥无几,似乎一切都是“机遇”。尽管如此,成功者的路径仍然激励着大量的新创公司纷纷涌现。据北京市工商局的统计,每年仅仅在中关村一地,新创科技企业就在三四千家左右。成功真的不可复制吗?所幸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失败者层出不穷,但成功者同样风起云涌,还有更多的例子表明失败之后仍可以成功。对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创业也是一种管理(Eric Ries,2011),这意味着创业是可以学习的,创业风险也是可以控制并加以规避的。

什么是新创企业的本质?新创企业的本质特征在于没有既定的商业模式,要对“不确定性”进行经营,是将一系列思想实验付诸事实的探索过程。因此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成功的创业家并非不犯错误的圣人,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清楚地知道要坚持不懈地对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实验和修正,从而找到可复制的、能够相对稳定下来的、并可以持续获利的商业模式。而失败者往往在出发之前就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这样的可行模式,剩下的事情就仅仅是如何找到融资渠道和商业渠道,将“设计”进行商品化了。取得成功的创业公司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都避免犯大错。采用成功者的共同做法会提高生存的概率。正因如此,有很多创业家在创业之初都曾经有过刻苦钻研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并借鉴到自己的企业之中的经历。既然不确定性是新创企业的内在本质,那么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对新创企业来说,也是唯一)方法——试验——就成了新创企业生存的根本了。客户的偏好、产品的特征和有效可行的商业模式都来自于市场调查和试验。其前提是,对创业风险的来源进行有效识别。

2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识别

虽然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创业企业必然面对的环境,但创业风险规避仍然有章可循。在新创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中,目前最主要、影响最大的是三类风险:客户风险、创新风险和法律风险。

2.1客户风险

客户风险指的是新创企业并不确定自己的创新产品是否拥有市场。这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创业公司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的限制,目前,中国创业者大多数所选择的还是对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创业”,集中表现在网络产品和服务开发,并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这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的发明创造或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而是属于“微创新”,因此这类企业面临的真正风险不是来自于技术,而是在于针对此产品或服务到底是否存在真正的客户和市场;换言之,即客户和市场对新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买账”。

客户风险存在的原因一方面固然在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新创公司易于犯错,即照搬成熟公司的新产品管理模式:创业者对商业机会进行识别,从一个概念开始,然后进行产品开发、测试,最终生产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这一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客户风险。具体说来,客户风险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识别:

一是创业者不能清晰地定义目标客户群体。任何新创企业最初都没有客户,这是初创期必须面对的事实;对于仅有的少量客户,也还要注意防范“大客户陷阱”。因此,新创企业必须承认自己的新产品或新服务还停留在“试验”阶段,无论是客户群体还是自己的解决方案都建立在“设想”之上,还仅仅是一种“可能”而不是“现实”,能否真正找到客户和市场都还是问题,还有待检验。

二是创业者并不能清晰地定义商业模式。本来新创企业就是要打破既有的商业模式,因此对新创企业来说,并不存在现成的商业模式。而新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来自于创业者的假设,其可行性要不断地接受市场检验和测试才能固定下来,但在实践中,创始人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可行商业模式,从而将重点放在“执行力”上面。的确,大量的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都告诫创业者执行力是第一位的,但是在强调执行力之前,创业者必须清晰地了解通过不断试验才能定义市场,否则市场风险就极难规避了。

三是不能清晰地定义产品特征。即便新创企业能够清晰地定义客户群体,也无法预先知道客户会青睐什么样的产品。实际上,我们在事后会发现,取得成功的新产品开发极少是提供全面的产品功能,而更加普遍的情形是新产品或解决方案往往是在某一方面“单点突破”,提供完美的价值。因此,重要的并不是创业者所设想的完美的产品,而是在某一方面超越传统产品的客户体验。在与客户直接沟通之前,新创企业对此无从知晓。但在现实中,创始人通常都对新产品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有非常清晰的想法,只是他们往往忘记了:这是创业者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顾客的。产品特征到底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只能通过市场来检验。

2.2创新风险

创新风险指的是新创企业将技术成果商品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技术创新涉及将具有商业价值的新思想变成可商品化、规模化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商业利益的一整套活动,在此过程中,产品最终能否创造出客户价值、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都充满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一旦取得成功,将会有高投资回报。创新风险的特点是研发周期长、投资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确定性大、投资成功回报率高。

具体说来,创新风险大致包括如下几类风险:一是技术自身的风险,如技术能否被成功开发、其实际效果、是否有技术副作用等都难以确定;二是相关技术不匹配的风险;三是技术环境风险,包括发展前景及替代技术的出现;等等。中国新创企业往往依赖成熟技术,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创新风险过高。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创业环境与创业制度制约,中国大多数创业公司所面临的创新风险并非来自于颠覆式的技术变革,而主要是技术改进。对于少数真正进行先进技术研发的技术型创业公司而言,创新风险除了来自技术研发本身,还应关注创新的外部环境风险,其中主要来自国家政策变动与规制。例如医药领域、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研发环节中常常涉及政府审批;且与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紧密相关。

2.3法律风险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法律咨询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这与整个社会重视社会关系、崇拜权力而轻视法律法规的大环境有关。新创企业由于财力有限,规模尚小,更是难以顾及到法律规范和法律咨询。实际上这是新创企业面临的最为隐秘的风险。新创企业本质上就是要打破常规,因此其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要远远高于成熟的大企业:第一,新创企业在确定经营领域、获取经营资格和市场准入、争取政府扶持与优惠政策等过程中与政府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企业家往往在与政府官员的交往过程中重视“关系”,轻视法律界限,这实际上蕴含着大量法律风险;第二,新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实施品牌战略、申请、购买或使用专利成果等过程中涉及大量知识产权问题,创业者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乃至常识,易于陷入法律纠纷;第三,新创企业在进行决策权力行使、产权和收益分配、公司建章建制、引入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进行并购或上市等诸多环节都应该涉及大量法律合同,没有律师的专业咨询和指导难以作出科学决策;第四,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可以与法律风险彼此叠加,后果更加严重。尤其是在融资过程中,新创企业往往缺乏金融和投资领域的专家,风险评估和议价能力有限,对融资陷阱缺乏有效识别手段,甚至由于无知而触犯法律。但在现实中,极少有新创企业事前对上述可能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明确约定,运营过程中因陷入利益纠纷而分崩离析的企业不在少数。

应当指出,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涉及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而且与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无关,但不同于客户风险和创新风险,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就无法补救,而前两类风险还容许企业进行“试错”,犯错可以是局部的影响,且大多可以进行补救,最糟糕的结果也不过就是宣告破产,创业者甚至在多次失败之后仍可以从头再来,这种失败本身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创业者会获得“越挫越勇”的历练;但企业一旦陷入法律纠纷,其后果则是全方位的,不单要面对商誉受损、经营惨败、财产损失等,在最糟糕的情形下,创业者可能因触犯刑律而失去自由甚至生命,这是比客户和创新风险要严重得多的代价。而且,经历了如此打击的创业者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再次找到工作可能都很难,创业则更是难上加难了。

虽然后果严重,但法律风险却是最先被忽视掉的。创业者可以因对法律的无知而无法规避法律风险。在大多数新创企业领导者的眼中,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仅仅局限在经营管理领域,涉及与政府及政策执行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往往依赖非人格化的交易和“关系”,而不重视企业经营的合法性。新创企业的法制化管理意识和水平都很难达到成熟企业的水平,由于财力和规模限制,也很难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因此造成了法律风险疏于防范。

3创业风险的规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品和服务本身以及销售渠道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虚拟化。在全球化和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会感觉到竞争的压力和紧迫感,甚至大量初创企业依靠虚假的“刷流量”来营造表面上的繁荣。创业者此时最容易陷入所谓的“先动优势”、“快鱼吃慢鱼”的网络经济特征所带来的困扰当中,认为快速成长是唯一制胜法则,因此急于拿着商业计划书争取融资,殊不知现实往往是扩张越快,风险越大。

3.1容许“试错”降低客户风险

大量的新创企业失败于找不到可行的商业模式。可获利、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关乎如下一系列问题:第一,你的产品为谁而生、谁来付费?也就是说你的客户在哪里。第二,你的产品可以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也就是说客户凭什么乐于付费。第三,客户怎样付费?即如何进行营销。第四,你的产品如何送到客户手中?即拟采用什么样的渠道。第五,你的资源和团队是谁?即谁来帮你完成上述过程。第六,你做此事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即成本如何。这显然是一个完整的经营体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市场实践,搜集市场信息反馈,反复调整资源和配置团队能力,最终找到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可行商业模式的唯一办法只有通过不断试错。

通过“试错”进行客户开发的优势在于客户可以参与到产品价值创造过程当中。这不同于以往的“先生产—再销售”的产品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重点是根据消费者的体验和反馈完善产品和服务。

3.2围绕降低“不确定性”分散创新风险

传统的商业计划与预期会成功的战略建立在长期的、稳定的运营经历和相对静态的环境基础上,这都是新创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将教科书中的新产品程序应用于创业实践并不奏效。既然新创企业的本质是经营不确定性,是探寻在不确定性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那么无论是客户开发,还是技术创新,都可以遵循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道路,具体说来,就是在摸索实践中进行客户开发,而不是执行既定的商业计划书;通过不断调整来完善技术创新,只要新技术达到了解决方案的最低限度就可以考虑推向市场,然后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趋近完美。而不追求一蹴而就地给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二者的本质都是针对“不确定性”开拓市场;将直接的客户体验融入产品改进和价值创造过程,从而达到降低创业风险的目标。

客观上,这一“不确定性”风险规避模式也是互联网发展的结果。在数字化时代,产品和渠道都采取了网络形式,这显著提升了创业者搜集客户数据信息和做出营销策略调整的效率,在此背景下,新创企业推出创新产品的模式也必须适应虚拟化的要求,他们不再是在实验室里耗费数年,期待着终有一天推出一款完美无缺的产品。这样的商业模式已不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规避创新风险,创新者尝试将“不完美”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准确跟踪用户需求。

另外,新创企业还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分散创新风险。大量原创性、前沿技术创新往往需要长期、大量的甚至不计成本与回报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这是新创企业难以完成的。此类技术研发大多由政府、研究机构和大企业来主导。在可能进入的领域,新创企业也要充分了解和利用政府资助、项目扶持、政策支持以及风险投资的合作等,尽可能降低创新风险;而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来分散创新风险。就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而言,新创企业还可以通过模拟工具和技术风险评估来解决技术研发风险。

3.3提高法律意识,规避法律风险

第一,新创企业必须具备将企业经营法制化的观念,培养法律风险意识;养成重大决策咨询律师、合法经营的习惯。第二,创业者必须厘清新创企业与政府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依赖和迷信政治资源。第三,创业者需建立针对刑事、民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要具有相对具体的预案,以应付外部环境恶化(如,金融危机爆发,银根吃紧,债务恶化)等,主要针对企业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合同管理体系、财务、知识产权、投融资等领域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第四,创业者虽然要在商业领域打破常规,但却要在法律领域遵守法律准则。第五,坚持理性经营和长远战略,避免急功近利,牺牲企业长期目标。第六,新创企业需要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审查企业内部各种结构、环节和业务流程中的法律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Eric Ries.The Lean Startup: 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Businesses[M].New York:Crown Business;First edition,2011.

[2]Cooper,R.G.and Edgett,S.J.Maximizing productivity in product innovation,[J].Technology Management,2008,51(2):47-58.

[3]王荣利.总裁的陷阱——律师给中国企业家的18个提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集中抄表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市场细分及多品牌战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