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学戏”

时间:2022-06-12 11:52:20

叶浅予,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他18岁时拥有了第一份工作,在上海南京路三友实业社门市部做练习生,先学卖布。总经理沈九成是个很有头脑的实业家,他收到叶浅予报名时特意寄来的自由布女装广告画,颇为欣赏,就有意让叶浅予制作门市部大门口的两块广告牌,宣传新产品。

三个月后,沈九成把叶浅予调到广告部,想在画宣传牌上大力培养他。不久,沈九成却发现叶浅予的兴趣似乎发生了转移。那是在练习生宿舍搬到老西门大屋后,宿舍里有唱机、唱片,叶浅予特别喜欢唱片中的京剧唱腔,常反复听谭鑫培的《坐宫》、杨小楼的《拜山》、时慧宝的《空城计》,同时也学会了拉京胡,叶浅予后来离开了三友实业社到中原书局工作。这个在绘画上显露才华的年轻人,为什么又对京剧着迷了呢?他的人生走向将会是怎样的呢?

其实,从小喜欢看戏的叶浅予,并没有为绘画事业而抛下看戏的嗜好,在1935年初访问北京时,这份兴趣反而大大膨胀起来,几乎每天晚上都上剧场看戏。他看过“富连成”科班中“盛”字辈在前门广和楼的演出,看过杨小楼的《金钱豹》、杨宝森的《御碑亭》和荀慧生的《红娘》。在北平长安戏院时,叶浅予曾画过杨小楼和郝寿臣,1938年在哈尔滨戏院画过荀慧生,但是,要把戏剧人物的动作表情画得惟妙惟肖,并不是容易的事。

20世纪50年代,在结束了多年的游学访问后,叶浅予又回到了北京,他常常专门去看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等京剧大师的表演,仔细观察他们舞台表演的特征。叶浅予已经有了很好的速写功夫,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学戏”呢?直到他的新作品问世,大家才明白他的作品已绝不局限于一板一眼的视觉再现,而是着意于优雅的形体语言与灵动双眸,细细品味,让人回味无穷。通过“学戏”,叶浅予在“画戏”上可谓更上了一层楼。

叶浅予说:“对于画戏,我体会到,一个不懂戏的人,尽管他有很好的速写功夫,也难免要出差错。懂戏还有个深懂浅懂之别。比如,昆曲和京戏风格相近,而实有差别;马连良和周信芳做派不同,一举手一投足,各异其趣。如果不懂得这之间的分寸差别,便画不出各自独具的风采和情趣来。”

我们常看到,耍大刀的,往往打不过赤手空拳的;抡棍舞棒的,往往打不过羽扇纶巾的;手持家伙的,往往打不过参禅打坐的。这中间仅仅是功夫、功力、定力的高低吗?不由得想起陆游的一句话:“功夫在诗外。”多年前,年少的我读到它时油然而生敬意,却未必懂得,如今才深刻地体会到“诗外”二字的真正含义。(段慧群)

上一篇:防治便秘的10个微运动 下一篇: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评析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