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的情绪

时间:2022-10-10 12:02:31

家具的情绪

“家具本身并不带有什么感彩,但是当它们被买下来、拥有、使用、看见和珍惜的时候,就产生了相应的感情。”――塞德里克・莫瑞赛

2008年6月24日至7月20日,广东美术馆举行了法国当代艺术展,有别于往常当代艺术给观者们琢磨不透的感觉,此次展览运用了一种温和的、让每个普通人都感到熟悉的方式――家具,来展示法国当代艺术家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

大批的法国当代艺术家追随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的脚步,将各种具象融入到家具的设计当中。金砖形状的门挡,形似高级定制长裙的绸缎质地沙发,还有法国传统花园地精形象的矮凳,各种作品在有迹可寻的外表下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使其既拥有家具的功能性,同时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更有部分艺术家在挪用具象的基础上,使有别于法兰西民族的其他民族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在本次的展出中就以三件日本民族风格的作品,渲染出二战时期日本给法国留下的东方神秘色彩。

让孩子们喜欢的当代设计

此次展览中唯一的一个视觉装置作品来自帕布罗・热内索(Pablo Reinoso)。他带来了许多拥有椅子形态,却无法实现椅子功能的作品,并且运用动态的电影放映形式传达自己作品的理念:一名身着黑色连衣裙的严肃女性用尽一切办法想要在热内索设计的无法舒适坐卧的“椅子”上寻得一处读书的安身之所,在极度扭曲的姿态中跌落“椅子”,最后用“椅子”将自己埋葬。这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一件作品,许多孩子领着自己的父母或站或坐,守在影片前迟迟不肯离去,确保自己完整看完这段滑稽戏般的黑白影片。带有卓别林式幽默的默剧表演引发了孩子们的阵阵笑声,而孩子们身旁的成人,却在笑声中流露出思索的严肃表情。一位美院的女生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度”这个字。她流露出一种焦虑的情绪,表明她当下的状态正如影片中的女主角,过分地想要把一切物品艺术化,反而违背了事物的本质。而当代艺术颠覆艺术和生活界限的理念亦时常让她感觉苦恼,失去了一个判断艺术和非艺术的标准。

整个展览中对各种生活元素的巧妙运用,将当代设计与生活瞬间拉近了距离。部分参观者表示难以理解那些喜欢“挪用”的艺术家剑走偏锋的思维方式,但是对于来自身边的各种符号却无不感到异常亲切。其中带领着一群孩子前来参观的幼儿园老师一边呼唤着孩子们不要走散,一边表示,她最喜欢的作品是运用竹蜻蜓的形象制作成的贴墙挂钩,充满童趣和实用性。她决定回去以后领着小朋友们尝试制作类似的简单有趣的生活用品。

收纳主人的品位和记忆

此次的参展设计师的灵感来源除了抽象的概念,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令人感动却不常被注意的元素。许多人会为旅途中那些稍纵即逝的观感扼腕叹息,或是要等到某些每日可见的场景消失以后才痛感可惜。设计师们顾及到人们的这种若有所失的情绪,运用日常可见的形象创作出各种家居的装饰品甚至是实用型的家具。海藻幕帘满足了人们把大堡礁般绚丽的水生生物带回家的欲望,运用鲜红的海藻形态和可拆卸的组合方式,让居者可以随意将各种大小的海藻镶嵌在墙壁上。而玛塔里・卡赛特(Matali Crasset)和塞利尔・迪亚戈(Cyril Delage)为Enkigoo公司设计的作品则充满了法国利穆赞地区的栗树园风情,手工定制的原木桌椅支架配上简单的玻璃面板,洋溢着一家老小共同劳作的和睦气氛。

之所以这些取材自日常生活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除去仿佛随手拈来般的可获得性,更重要的是它们像容器一般收纳主人品位和记忆的特性。任何人都会希望通过自己使用的各种用具,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品位,而家具更是个人品位的集中体现。一位陪朋友前来参观的大学工科男生说,自己本身对当代艺术毫无兴趣,认为都是故弄玄虚的东西,但是看完此次展览后发现,艺术只是其次,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他的女性同伴更是带着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表示想要立刻回家亲自去设计,制作并完成一件家居装饰品。家具已经不仅仅是功能性的载体,它更多地承担着贮存主人情绪与特性的使命。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塞德里克・莫瑞赛(Cedric Morisset)就认为,家具本身其实并不存在情绪,只有在被拥有、使用和珍惜的过程当中,才会被赋予和创造出独特的情绪。这也是他热爱家具设计的真正原因。

上一篇:1896-2008奥运开幕式全盘点 下一篇:John Galliano的小崇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