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展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百姓

时间:2022-10-09 11:59:15

让发展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百姓

柴米油盐酱醋茶,民生问题无小事。今年我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注重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采取各种措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就这方面的问题采访了自治区发改委主任粱铁城。

记者:梁主任您好!这些年我区一直努力朝着“富民与强区”这个大目标迈进,但是老百姓收入水平的增长却总是跟不上GDP的增速,这是什么原因呢?

梁铁城:“十五”以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2001―2009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3%,分别低于生产总值增速的6.5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3%,到2008年下降到30.2%,2009年下降到了30%以下。三是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2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3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5元。我区人均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高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2.3%和95.8%。

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7年,劳动者报酬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344%,较2000年下降了28.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倒数第三位;目前下降到了3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所得的营业盈余比重达到37%,上升23个百分点;政府所得的生产税净额比重达到12.7%,上升1.5个百分点。资本和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明显处于强势地位。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相对不足。2008年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2%。国有独资和国有股份制企业比重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了吸纳就业的能力。

三是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从城镇居民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为主要来源,2008年所占比重达到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但绝对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5元。转移性收入303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7元,所占比重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从农牧民收入构成看,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来源,所占比重达到70%;务工收入比重为1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

记者:书记到任后,强调“富民与强区并重”,这意味着什么?

梁铁城:书记到任后,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富民与强区并重”的发展新思路,要求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改善民生上,提出要像抓经济指标一样抓收入指标,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富民与强区并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表明自治区党委、政府逐步解决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够协调这一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强调“富民与强区并重”,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区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200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接近7500亿元,继续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推动经济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推进富民强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规模,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途径。

记者:我区在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梁铁城: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今年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切实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今年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各类服务业加快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要抓好农牧民转移就业。强化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就业。三是抓好困难群体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

第二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遵循弱势群体先行、工薪阶层跟进、全民普遍增收的方向,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改革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关系,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加农牧民的农牧业收入。建立和完善与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针对农牧民享受补贴差距较大的问题,自治区已经决定要组织实施促进牧民增收工程,对实施阶段性禁牧项目区的牧民,连续五年每人每年补贴不低于3000元。

第三要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围绕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记者:提高“两个收入”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热切期望,也是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您认为怎样才能提高我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梁铁城:解决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的问题,要系统化地设计政策体系,从促进就业、调节分配、全民创业、社保补偿等方面来寻求城乡居民增收的途径。

首先要推进四个转型,促进发展增收。“四个转型”,一是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牧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牧民的经

营收入水平;要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提高农牧民来自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收入占农牧民总收入的比重。二是工业向多元化转型。要在做好我区传统资源开发产业延伸和升级的基础上,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工业园区,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提高工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三是服务业向规模化转型。在加快我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积极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推动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促进服务业增量提质,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四是社会结构向城镇化转型。通过城镇化来拓展城乡居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

其次是调整三个结构,合理分配收入。调整“三个结构”,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构。要坚持政府让税、企业让利的原则,适度降低资本收入和政府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动者报酬收人比重。逐步建立企业效益与职工工资挂钩的法律制度,并通过税费减免鼓励企业扩大就业和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二是优化税收结构,切实发挥好税收调节功能。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步增加社会保障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支出,逐步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增资与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机制,优先安排津补贴支出,财政超收部分要重点用于提高职工工资和补充社保基金。

第三要提高五个标准,制度保障增收。提高“五个标准”,一是适度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结合地区工资增长速度和价格指数动态调整。二是提高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和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标准。三是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标准,并建立年度增长机制。四是提高城乡低保、失业保险补贴、医疗保险补贴等社会保障补贴标准。五是提高农牧业补贴标准。除认真落实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外,各地区可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扩大补贴范围,尤其是针对牧民收入增长较慢的客观实际,要尽快宽范围、高标准地出台牧业补贴政策。

第四要创新四项政策,促进多元增收。创新“四项政策”,一是全民创业支持政策。要进一步开放民营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减轻经营税负、建立创业基金。并使中小企业在税收减免、资源配置等优惠政策方面享受与大企业同等待遇。强化技能培训,引导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转军人和农牧民经济人创办企业、兴办实业,逐步提高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使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二是居民投资激励政策。支持居民将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获得更高利息、股息收益,促进城乡居民财产性收益不断增加。三是央企带动地方经济政策。要强化央企等大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增收富民的社会责任。积极争取改革中央企业所得税核算体制,将所得税尽可能多地留给地方。四是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调节政策。改革矿产资源配置方式。在招商引资的矿产资源配置方面,除要求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外,还要增加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和解决当地就业等方面的制度约束。调整矿业开发收益的支出结构,通过转移支付保证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尽可能多地惠及广大民众。

上一篇:拼搏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 下一篇: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