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症181例治疗分析

时间:2022-10-09 11:41:03

腰间盘突出症181例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053-01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手术效果方法并发症采取相应处理方法。 结果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效果良好。

本院自2000年-2010 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81例,仍有11人术后恢复未达到满意,其中9例再次手术,回顾分析总结其中原因。

1 病例报告181例中男110例,女71例,年龄24―60岁。单节椎间盘132例,双节以上49例。单纯突出(脱出)146例,突出(脱出)伴腰椎管狭窄25例,伴腰椎不稳1例。开窗手术136例,半椎板切除30例,全椎板切除15例。

2 手术方法:手术方式三种,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 硬外麻醉单侧取侧卧位,其余取俯卧位。依次皮肤,筋膜各层,剥离骶脊肌达椎板外缘。剥离间韧带,在上下椎板各咬除约1.0cmx1.0cm,形成骨窗,显露黄韧带,硬膜外脂肪及神经根。同样方法显露半椎板或全椎板并切除。术前已发现腰椎不稳的术中行腰椎融合。

3 结果经过4年随访,平均2年。181例中,158例,症状完全消失。13例,偶尔有腰部或下肢感觉的休息能缓解。3例,经常口服止痛药能缓解。7例,症状不缓解二次手术。根据吴振东[1]疗效评定标准:优158例,良13例,一般3例,差7例。总体优良率94.4%。

4 讨论

4.1 错误定位1例病人在术后因病痛仍无缓解,再次手术中手术椎间盘无突出,检查相邻椎间隙仍有突出,始发现定位错误,误摘了较轻的椎间盘。此种情况是主要骶椎腰化病人。因此,术前腰部的x线片很重要。主要是排除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对此,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常规X线电视荧屏体外椎间隙定位,必要时术中C臂定位。

4.2 1例病人 2个上间盘突出仅摘除1个 术中见椎间盘突出,行间盘摘除,术后因腰痛无明显缓解,经CT或MR1检查发现,L4~5及 L5S1,两节同时发病,而且有两神经根症状术中只做了一节,术后仍有另一神经根症状。特别是合并L3.4以上最易忽视。术前仔细阅读x线片,CT及MRI分析症状,体征与辅助检查相符。再次明确诊断后摘除剩余椎间盘症状缓解。

4.3 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孔狭窄或侧隐窝狭窄术中仅行椎间盘摘除,未扩大神经根通道。术后患者腰腿痛无明显缓解。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原因,是由于椎管减压不彻底或侧隐窝狭窄引起。此类多由于术前没有认真、详细分析临床症状及体征或未行必要的影像检查如CT或MRI,或未认真阅读影像资料,草率行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通过CT扫描可明确诊断。其治疗常采用椎板间开窗盘摘除,并行关节突内缘13或12切除以扩大神经根通道,使受压神经根松解。

4.4 神经根损伤或硬脊膜破裂由于局部解剖不清或操作不熟练所致。其中神经根损伤1例,是挫伤,通过治疗,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如神经根完全损伤,则术后远期效果不佳;1例硬脊膜破裂由于手术中咬骨钳深入过深或咬除黄韧带时撕裂引起,发生后立即采用头低位修补或邻近组织覆盖。负压吸引有脑脊液后停止负压,没有形成脑脊液漏。虽然没有严重后果但增加病程加重患者负担。

4.5 椎间盘摘除不完整是产生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是由于髓核遗留过多引起。对此,术中应仔细将破碎髓核及纤维环彻底刮除,以减少复发。特别是腰椎间盘脱出,纤维环及髓核组织碎裂机化,多块游离,要检查神经根周围有无遗漏。

4.6血肿形成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未放置负压引流而产生血肿、机化、粘连,压迫神经根,导致术后效果不佳。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者中1例由于瘢痕粘连引起,术中探查并没有突出椎间盘组织及椎管狭窄,只有小快血肿,清除后症状缓解,而且血肿形成又易导致椎间隙感染。对此术中应轻柔操作,认真止血,必要时放置凝胶棉止血。

4.7 椎间隙感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率0.6-2[2]。1例发生在术后两个月内,患者出现剧烈腰痛及下肢痉挛,夜不能入眠,无发热和轻度发热,白细胞及中性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早期摄片椎体可无明显改变MRI椎间隙周围有液性聚集。经皮椎间隙切吸注入抗生素,卧床休息,本病例预后较好。

4.8术后腰椎不稳定2例继发出现腰椎不稳。腰椎不稳是指在生理载荷下腰椎不能维持其椎体间的正常位置关系,甚至呈现进行性畸形,并伴有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刺激,出现腰部及下肢痛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状态。其产生原因多与椎板切除有关。患者均为年龄较大,50岁以上患者,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孔狭窄或侧隐窝狭窄,术中对关节突破坏较多,行后路R-F及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间及关节突植骨融合术, 效果良好。

4.9 腰背肌缺乏锻炼综合症是指由于腰椎术后腰背肌肉萎缩,继发腰椎不稳,局部韧带、肌肉、椎间小关节及其它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系列腰腿症候群[3]。多见于切口较长,损伤范围较大病例。其中多椎节、全椎板切除比单椎节、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腰背肌衰发生率明显增高,对此应术中尽量减少椎旁肌的剥离及椎板的暴露,术后加强腰背肌的锻炼,配带围腰早期下床锻炼。3例患者经锻炼后腰痛缓解。

参考文献

[1] 吴振东,王海义,王欢,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探讨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32

[2]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170

[3] 刘亚,邱玉金,赵相民,等。腰椎后路与腰背衰弱综合症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11(4):704

作者单位:464300 河南息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置换疗法加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 下一篇: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