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风险投资新动向

时间:2022-10-09 11:19:06

硅谷风险投资新动向

硅谷的风险投资业,一直被认为是硅谷成功的秘密配方中一个重要元素。19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曾是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许多伟大的公司诞生在那时,它们多得益于风险投资,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新兴的风险投资公司。但自2008年以来,风险投资公司融资的难度陡然增加。

二八法则的极端表现

众所周知,风险投资公司也有融资的过程,资金的来源俗称LP,即有限合伙人或企业。LP一般是退休基金或大学的捐助资金等。金融危机迫使LP们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和组合,大河无水小河干,风司自然不能幸免。以加州的公务员退休基金为例,它们持有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组合已经持续损失了10亿美元,2011年底,该基金宣布将减少风险投资在整个基金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道琼斯最近的统计显示,硅谷的主要风司,过去三年的年平均回报率都在负10%左右,基本上和美国股市呈相似的态势。

二八法则在企业里的表现,可以总结为20%的人干了80%的活。而这在风司里面表现得更为极端:往往是10%的合伙人干了90%的活,即极少数合伙人的投资回报远超出其它合伙人的回报。风险投资的特殊薪酬制度,使其在一个基金的周期内很难迫使表现差的合伙人退出。但一个风司在为新一轮基金融资时,表现好的合伙人很自然地会抱起团来,而不再带表现不好的人玩,良币淘汰劣币。过去总有一种误解,即认为投资基金的规模越大越好。但研究发现,一个风投基金的规模同它的成功与否没直接关系。大基金有大基金的问题,小基金有小基金的挑战。小基金灵活高效(lean and mean),决策无需在多个合伙人之间玩政治、搞平衡,在早期项目的投资中会有优势。目前在硅谷遭遇规模缩小的风投Lightspeed和Sierra都是老牌基金,合伙人经验丰富。尽管基金规模小了,但合伙人数目也少了,无论对LP和基金合伙人,都不是坏事。

光环背后有辛酸

这些因素导致硅谷风投业出现这样几种有趣的现象:第一,整个行业的融资在2010年触底后,在缓慢回升,2011年第四季度的总融资额和总投资额都超过2011年第三季度,其中,而2011年的总融资额比2010年高出5%;第二,风险投资公司的数目下降,2000年前后涌现出的风司大部分销声匿迹。同2008年相比,2011年的风司数目下降了60%,若干家规模大、表现好的基金集中了大部分的资金;第三,幸存的风司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大;第四,新能源和生物科技方面的投资,目前也遇到麻烦。一直得到风投热烈追捧的太阳能公司Solyndra的破产,不仅使投资打水漂,而且变成保守派攻击美国政府新能源政策的主要工具。在生物科技领域,由于美国药监局对新药审批的审慎态度,导致投资周期过长,风险几乎无法控制。几家专注此领域的风投,已经将关注点从新药研发转向医疗设备。

对首次创业者来说,风险投资家有很多神秘的光环:他们运筹帷幄,目光长远,似乎每个人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在盲目崇尚成功的中国文化中,他们更是被捧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但他们幕后的辛酸苦辣却无人知晓。以硅谷老牌的风司Accel为例,在上一轮的互联网泡沫中,他们投资了沃尔玛的在线业务。当时投资的理由是,沃尔玛强大的渠道和物流基础会加速在线公司的成长。但实际情况是,沃尔玛在线业务被新型互联网公司亚马逊eBay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得不被沃尔玛收回,Accel也因此而一蹶不振。在2004年,这家公司企图融资时遭到了公司的长期LP――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捐赠基金的质疑。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一轮基金参与了著名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的第一轮投资。如今,他们当年投资的1300万美元几乎翻了1000倍,Facebook的上市会给他们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回报,这远超出了红杉和KP当年投资Google带来的600倍回报的纪录。现在,公司自然已不会在LP面前有融资困难。Accel的主要合伙人布莱尔(Breyer)半开玩笑地说:“好的时候,经常是乐观过头;而坏的时候,又经常是悲观过头。”顺便说一句,Accel是很早就关注中国市场的风司之一,但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们没有直接进入中国,而是采取更加保守的曲线救国策略:同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成功的IDG成立合资基金。

赌马和骑马

历来就有两派投资人:一派是经验派。这一派风司的合伙人都有创业经验或有大公司的高管背景。马克・安德森的风司就是如此,马克・安德森本人是浏览器的发明者,同时还是互联网先锋企业“网景”的创始人,他也是Facebook的投资人和公司董事之一;还有一派是金融派。这一派风司的合伙人都是名校MBA,都有金融或财务背景,有一些人曾在大型咨询公司工作过。他们认为,投资人未必一定要有管理和创业经验,因为会赌马的不一定非得会骑马,赌马和骑马是两个不同的行当。在上一个互联网浪潮中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红杉资本的合伙人麦克・莫里斯,就是财经记者出身。在互联网高潮时,很多新基金都是由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人创办的,很多合伙人将自己的钱放在基金中,或另做一个共同投资的基金,每投一个项目时,合伙人共同投资的基金也以一定比例投资,从而在基金融资时,可以极大提高LP的信心。当然在很多大型基金里,两派人都有。

硅谷风险投资的动向,可以被看作中国风险投资业的风向标,或至少可以看出基于中国的美元基金的动态。美元基金在中国已经有15年的历史。一些早期进入中国的风司都有不俗的表现,如,IDG、软银、华登、红杉等。有一些在中国试水失败的公司,如Bessemer在遭遇到“博客中国”等投资失败后,已经知难而退。而一些硅谷新启的风投在经历目前的变革时,估计没有精力在中国扩张。最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集体遭遇信誉危机。而这一阶段应该是人民币基金的绝好机会。2009~2011年期间,人民币基金发展超快,有至少50家左右的风投基金融资规模超过20亿人民币,而之前,很少有基金规模超过5亿人民币的。中国资本市场总是落后欧美一个或半个周期。在美金风险投资业发生的事情,是不是会发生在人民币基金上呢?抑或,已经发生了?

上一篇:大公司创新离不开科学爱 下一篇:汉普顿酒店:美国特许加盟店头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