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9 10:55:14

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对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外科护理的风险管理,比较风险管理前后外科具体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和病患及其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对外科进行风险管理后,具体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病患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管理中的差错,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模式;安全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工作中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病患及其家属、医务工作者可能造成的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处理的过程。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重心是护理工作,目的是对于潜在的危险及时的进行确认,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预防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起收治的患者五百例,患者年龄在21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9±11.9)岁。另外有16名外科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19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9±9.9)岁,学历分别为:2名本科、10名专科和4名中专。职称为: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6名护士以及3名合同护士。

1.2 风险事件总结

包括给药失误、抽血问题、输液反应、皮肤护理问题、患者摔伤、失窃事件、物品损坏、病患或病患家属与护理人员的争执、护士违反纪律、病患家属投诉和工作人员投诉等。

1.3 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办法

1.3.1 增强风险意识

首先应提高护理工作的风险意识,组织护理工作者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熟练掌握护理工作者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应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工作,聘请有丰富外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做讲解,并教授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让年轻护士在思想态度上加强服务意识,做到以人为本,时刻谨记患者的健康才是自己的幸福。

其次,应做好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安全教育工作,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方式。热心接待患者。患者入院后,护士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正常需要,这是培养良好关系的第一步,护理人员应与其多进行沟通,缓解紧张情绪。

再次,应强化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证据意识,做好护理记录日志作为医患纠纷或医疗事故的法律依据和重要资料。护理是一份技术性工作,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应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加强培训实践,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纠纷。按时书写护理文书,随时掌握新型护理技巧,同时改正以前不当的护理行为,还要完整记录急救时间,基本情况和操作过程,内容要清楚详细,不得随意更改。对危重患者要严密检查,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是减少纠纷的证据保障。

最后,应尊重知情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对于新的护理项目或特殊治疗手段,实施时应使患者充分知情并签字,做到出现医疗风险时医患共担。医护人员要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否随时待命,同时要严格监管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还要保证药品的充足,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使用。为了保证医疗操作准确,可以制订必要的医疗操作守则,方便医护人员查看。

1.3.2 容易产生护理风险的因素

首先是护理因素。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护理的基础掌握的不牢固、经验不足或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这些都会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护理工作者要定期组织进行业务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其次是医源性的因素。这就要求培养护理工作者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如礼貌用语、主动工作、微笑待人等。最后是医疗设备因素。医护人员应做到定期的检查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的应用情况,使其时刻处于优良的备用状态,以免影响医疗及护理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在外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外科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病患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我院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效果比较

项目 护理人员

满意度(%) 患者

满意度(%) 护理投诉

例数 护理差错事故

例数

风险管理前 80 82.4 10 4

风险管理后 94.6 95.6 2 1

3 讨论

目前,随着公众医疗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法治理念的不断增强,医护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风险也越来越大,医疗护理由于其高难度、高风险、高强度和高技术的特性,尤其是在外科,由于其急症、重症多、抢救频、病情复杂等等特点,护理的风险更大。

对外科护理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预防安全隐患、避免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外科护理水平,可以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所以,对医护工作者来说,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如何保障安全的护理,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降低护理工作的风险,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则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目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贯彻落实外科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强化管理观念,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有效的减少了潜在风险的发生以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等,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外科患者病情变化复杂,急症多,且常有许多并发症,大大的增加了护理风险。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并认识到风险护理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发现处理风险的意识,最大限度的预防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医疗安全尤为重要的今天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外科护理实行风险管理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代秋敏.风险管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4,16(3):17-19.

[2]蒋建中.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实验研究[J].医学信息,2011,25(5):57-59.

[3]永利荣.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验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12(6):23-25.

[4]王艳芳,张如君.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76-77.

上一篇:59例亚硝酸钠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下一篇: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