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记叙的时间线索

时间:2022-10-09 10:45:13

理清记叙的时间线索

阅读指津

阅读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线索是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串文章始终的脉络。其中,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是记叙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线索呈现形式。

记叙的时间线索就是将人物形象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按照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来。比如叙述一个人物一生的经历,叙述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等。

一般情况下,时间线索在文章中以明线的形式出现(可以是单独线索,也可以是双线索之一),由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呈现出来。比如有从时间跨度上来讲的早晨、中午、晚上,春、夏、秋、冬,过去、现在、未来等;有从事件先后发展上来讲的首先、其次、再次,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最后等,位置一般在文章开头、结尾、过渡句和段首段尾处。

以时间为记叙线索的作用一般有:(1)材料按时间安排,逐层记叙,文章脉络清晰;(2)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使叙事、描写合情合理;(3)按时间顺序写事情,前设悬念,后有解疑,能收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因此,理清了记叙的时间线索,能够迅速地概括文章内容,在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

模拟训练

山 镇

朱晓鹁

群山簇拥,小镇就坐落在当中。一伸手,就能摸着大山;一抬头,就能撞着大山。大山森立峻秀,树木蓬勃苍翠,使得山中的小镇似一首清雅又浓郁的小诗,古朴、宁静、恬淡、悠然。

清晨,鸟儿在林中啁啾欢唱,歌喉清脆婉转,伴着小镇人家的鸡鸣声,凝就一曲优美怡人的山间晨曲,把小镇唤醒。晨雾飘荡,笼罩着群山,笼罩着小镇。那些雾忽浓忽淡,在山间林中随风飘动。一忽儿,薄雾轻淡,白纱巾一样缠绕在大山的脖子上;一忽儿,浓雾涌来,把大山遮隐在白茫茫的云雾中;一忽儿,浓雾渐淡,露出大山朦胧的轮廓;一忽儿,浓雾凝结,使大山犹如耸立在云雾之上。那晨雾流动飘荡,变幻不定,笼罩得大山忽隐忽现,缥缈神秘。

小镇醒来了。随着鸡鸣狗吠,开门声、人们之间相互的问候声、孩子的哭闹声、锅碗瓢盆的撞击声、摩托马达的发动声,各种声音掺杂在一起交响得小镇生动起来,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吃过早饭,劳作的人们肩起锄镐准备上山;孩童们背起书包去上学;出门的女人背起背篓抱起娃;小伙子发动起摩托车;农家乐的主人们则开始买菜买鱼剁肉准备迎接来旅游休闲的客人……这时的小镇涌动着生机,充满活力。尽管通过电视、电脑等现代的传媒,小镇的人们了解和知道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尽管来旅游观光的人们,让小镇的生活掺杂进许多现代时尚的成分,但小镇仍保持着本色。这里的民风古朴,从没有偷盗和失窃的事儿发生,农家乐饭庄的桌椅、自动麻将机,甚至是摩托车就整夜地放在外面,从不担心丢失。这儿的人们如大山一样朴实。他们勤劳,厚道,与世无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在自己的田园或农家乐里,辛勤劳作忙碌。他们的日子过得悠闲而恬淡,闲暇下来,他们会围坐在一起,或是摆摆龙门阵,或是坐在门前,看着细雨中的大山,悠然自得。没有山外面人们的躁动和烦恼,快乐而满足,他们在尽情地享受着生命。

黄昏,暮色降临。大山中的岚气融着炊烟把小镇笼在一片苍茫里,而小镇人家亮起的橙黄色灯火则在那苍茫里氤氲出一片暖色。一天结束了,小镇的人家都围坐在餐桌旁,吃着晚饭,喝一点老酒,讲述一天的见闻,那情景,那氛围,渲染着浓浓的温馨和感动。饭后,打开电视,小镇的人开始走进山外面的世界,或是去那些电视剧里,过一下别人的日子,和那里的人一样,快乐,生气,掉眼泪。夜深了,灯熄了,小镇的人走进梦乡。背依青山,头枕小溪,小镇的梦悠然宁静,时而,一两声鸟鸣回响在那甜甜的梦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有删改)

1.请按时间顺序,梳理文中小镇人民一天的生活。

清晨,_______;吃过早饭,_______;黄昏,_______;饭后,_______;夜深了,_______。

2.请仿照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山林间的雾是怎样变化的。

3.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小镇人一天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日本]滨田纯一

我不愿做校长,深入骨髓地不愿意。

很多人都羡慕我,作为日本赫赫有名的东京大学的校长,该是何等风光。然而,我记得一句古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之所以羡慕我,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更不了解校长这个职位的深刻内涵。

那个名叫井田下沙的村子,坐落在日本海东岸,就是我的故乡。那个时候,战争的硝烟虽已飘去,日本的经济也在重新崛起,但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却似乎永远站不起来了,贫困困扰着大多数家庭。幸运的是,我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父亲凭着在政府谋职,总能给家里带来些许好处。

很惭愧,高中毕业那年我没能考上大学。父亲让我再考,所以额外安排我在村子那所小学任教,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复习。然而,当我来到目的地――下沙小学时,却大失所望,只有五个老师和一位老校长,校舍寒酸得连桌椅都是拼凑的。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只能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

人生的第一站,我就遇到了影响我一辈子的人,他叫信一君。我亲眼看见他对校长喋喋不休,而校长正苦苦言劝:“上面派来的,我也没办法,只能顶替你,你就回去吧。”原来我抢了人家的饭碗。

我自忖才高八斗,应付几个小学生还不是绰绰有余。但是,第二天直奔课堂后我才发现,对于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没做丝毫准备的我显得非常狼狈。更可恨的是,在灰溜溜走出教室时,信一君竟然破口大骂,说我对学生不负责任。

虽然在后来的课堂上我很努力地做了准备,但一些小错误还是难以避免,而信一君就像中了邪似的阴魂不散,没事就找我的碴儿,说我念错了字,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要培养小孩子的动手能力等,我不胜其烦。

有一次,信一君竟突然闯进我的课堂。我问他想干什么,他一顿,说走顺脚了,接着便夺门而出。我觉得有必要找老校长谈谈,再这样下去课是没法上了。

晚间休息时,我前往校长办公室,还没敲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对话声,竟然是信一君。他说:“校长,我观察了那小子这么久,发现他知识面很广,教学方法也不错,还很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我就放心了。孩子的教育啊,那是日本的未来!既然他有责任心,我的责任便可放下,明天我就去东京找事做,特意来向您辞行。”

信一君的话一直埋藏在我心里,“责任”两个字太重太重。数十年来,我一直把这两个字背在肩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相信会有无数个信一君在背后关注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很累,但为了这份责任,我不得不坚持。我多么希望自己不是一个校长!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赏读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更是一个责任活。信一君,一名乡村普通代课教师,因为“责任”让他对“我”不放心,以至于关注“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多次被“我”、校长误会全然不顾。“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东京大学的校长,在信一君的影响下,“责任”两个字背在肩上,在工作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的“不愿做校长”的心声折射出的是一种对工作的执著,对学生的热爱。

练习

1.给本文加个恰当的标题。

2.请分别从“我”和“信一君”的角度解释文章第五段“喋喋不休”一词。

3.文章刻画了“信一君”和“我”两位老师的形象,你更欣赏哪一位?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不愿做校长”的原因。

5.读完本文,你如何看待“责任”这两个字?

上一篇:立足文本让个性在阅读中徜徉 下一篇:小安,跌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