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5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9 10:42:38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5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了解阿立哌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门诊50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病人予以阿立哌唑治疗。剂量5mg/d~15 mg/d,疗程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PANKS总分及各量表分均自治疗7d时开始下降,敌对、抑郁、焦虑症状都得到减轻,1个月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恶心,但均较轻,病人能耐受,1周后缓解。结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关键词:阿立哌唑;脑血管病;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5―0450―01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其发病后的合并症亦呈上升趋势,并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对确诊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50例病人采用了阿立哌唑(商品名:奥派)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11月―2006年3月就诊于山西省忻州市荣军精神病医院门诊的病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排除阿尔茨海默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及其他原因所致意识障碍、硬脑膜下出血。共人选50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脑血管病史23年~35年,精神病史2d~18d,年龄65岁~80岁;男30例,女20例。磁共振成像(MRI)及CT、显示:脑缺血37例,脑出血13例,其中皮层性31例,皮层下9例,皮层和皮层下3例,急性脑血管病3例,其他4例。

1.2方法均为首次来我院就诊者。以阿立哌唑治疗,起始剂量为5mg/d,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逐渐加量,一般剂量5mg/d~10mg/d,最高15mg/d。疗程12周。

1.3疗效评定标准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安全监测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采用PANSS减分率判断疗效,≥50%,为显效;30%~49%为有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行t检验或x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情况 50例病人均全程接受阿立哌唑治疗,无脱落。治疗8周后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8.00%。

2.2PANSS评分情况(见表1)

2.3小良反应 阿立哌唑较少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出现疲劳20例,恶心15例,头晕5例,但症状多较轻,病人能耐受,1周后自行缓解。未发现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方面的异常。

3 讨 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为喹啉类衍生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征,是多巴胺D2受体部分激动剂,是多巴胺5―羟色胺系统稳定剂。在多巴胺过量的脑区可降低多巴胺的活性,改善阳性症状;在多巴胺过低的脑区可增加多巴胺的活性,改善阴性症状;稳定黑质纹体状通路,最大限度地减少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稳定结节漏斗部通路,无临床高催乳素血症。它是有效的5―羟色胺IA受体部分激动剂和5―羟色胺2A按拮抗剂,对a1肾上腺素能受体、H2组胺受体和M1胆碱受体有轻到中度的阻断作用,使出现认知损害、体质量(体重)增加和嗜睡及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性减少。

研究发现,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可以较好地维护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和抑郁、焦虑、认知障碍都有明显的疗效。阿立哌唑临床疗效与剂量有直接关系,以10mg/d左右为宜,一般不超过15mg/d,更大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不良反应增多。

本研究结果表明,以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所致的精神障碍病人,病人服药依从性良好,具有优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很少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嗜睡的可能性较小,对体质量和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上一篇:3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