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一千万

时间:2022-10-09 08:51:36

困在机舱里,被通知班机延误起飞,无所事事,取出已经有些日子没有阅读的电子书,打开电源开关后,显示的竟然是《围城》中留洋的方鸿渐洽购博士文凭的一段。为了回国给父亲大人有个交代,四年换了三个大学的方鸿渐与爱尔兰人就取得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一事斗智斗勇。虽然觉得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但进过哲学系的他转念一想,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爱尔兰人要价500美元,最后以40美元搞定。

在近来沸沸扬扬的关于唐骏美国博士的“学历门”事件中,方舟子指出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文凭的价格为2595美元。唐骏读博事件无论最终如何收场,历史告诉我们有一点是肯定的,从几十或几百到几千美元,连野鸡文凭都涨价,遑论其他,通货膨胀早已是伴随我们生活的常态。

回顾过去的二十年,物价如同芒刺一般紧紧追逐在背后,令人不敢停下。日前北京社科院刚的消息称:北京住房的平均价格为17820元/平米,相当于一般家庭25年的收入。这个数据被用于支持长久以来的一个观点:房子太贵了,老百姓买不起。

北京的房子是否曾经便宜过?有人查到1989年2月的《人民日报》曾经的报道:“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极限,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

掩卷长叹,看来北京的房价从来不是贵和便宜的区别,仅仅是贵和更贵的区别。既然北京的房价20年来上涨了10倍,而且大家都说贵,为什么几乎每个家庭的居住条件较之以往都改善了许多呢?答案在于同期收入水平增长了约40倍,从不吃不喝100年才能买得起房已经缩短到25年。由此推断房价不是变得更贵了,而是相对的便宜了。看来涨价并不可怕,只要收入或财富的增长能跟得上,甚至比通胀跑得还快就行。

鉴于财富的增加通常伴随着时光的逝去,面对“如果青春不再,你打算拥有什么”的命题,如何让手中的资产不贬值,已经成为有产者在未来日子里捍卫财富、捍卫自己青春成果的斗争。不久前有人指出25年后在大城市即便有1000万养老也未必够用,主要的原因是财富的积累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一千万够不够?恐怕并不是当下的考虑重点,因为众多的人们心里说:我还没有一千万呢!我们的观点是:普通人在成功度过职场的“杜拉拉”阶段之后,用十五年执行正确的财务规划可以达成目标。以大中城市的观察为例,三十岁上下的小家庭,在经过7年左右的社会工作后,拥有30万金融资产的人很多。这个阶段人们应该开始考虑资产性收益安排,国外称之为替代收益(AlternativeIncome,简称AI,恰好是“爱”),就是开始用资产替代人力干活,部分乃至全部。

如果未来二十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定有很多公司发展成为伟大的企业,可以提供众多的投资机会。以五六年一次周期而言,十五年应该经历三个周期。每个周期若能使资产乘以3倍左右的增值,那么三个周期下来大约就有一千万了。以一个三口之家而言,若无重大意外发生,应该可以乐享人生了。只是规划与执行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正确的道路也需要风险的承担、时间的忍耐,这些便是幸福的代价吧。

上一篇:星座 第8期 下一篇:成长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