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CFO的幸福感

时间:2022-10-09 07:12:57

本刊记者在采访杰富仕集团北亚区财务总监张海鹏时问了一个问题:“作为CFO,您幸福吗?”张海鹏的回答很简单:进入财务界是很幸运的事情,不仅可以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事业也在蒸蒸日上,而且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接而坦诚的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公开场合说真话。

张海鹏喜欢收藏钱币,尤其是对民国之前的老银元兴趣有加,这个爱好坚持了十余年依旧乐此不疲。他说,每个银币都会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状况,从这些钱币中你可以读出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他赏钱也喜欢管钱,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讲究性价比。同理,因为财务掌控着企业的重要资源,CFO也日渐担负为企业实现成本收益最大化的责任。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他多年扎根于此的原因。

张海鹏并非财务专业出身,1992年英语专业毕业后开始在职场打拼。多年下来,在他身上正体现着同代财务人的坚持和努力。在当前CFO阶层日渐崛起的背景下,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一方面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一方面也正成为时代的幸运者。

贵在坚持

张海鹏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营进出口公司做外销员,是当时经贸部第一批授予外销员证书的业务员。1994年,他离开该公司进入法兴银行天津分行做单证处理。基于之前对出口业务流程的了解和熟悉,他在银行信用证议付、单据托收、信用证审单等具体工作上得心应手,在离开时已经做到单证部主管。1996年,张海鹏转入摩托罗拉亚太寻呼系统部,在当时寻呼机还非常火爆的情况下,这家美国跨国公司亟需一位中国的财务人员管理亚太区财务工作,由此正式进入财务领域。

在摩托罗拉的8年时间是他打造财务基础的时间,从寻呼系统部、寻呼机部到手机部、手机系统部,他开始转战摩托罗拉各主要业务部门;从熟悉的信用证到不熟悉的信用管理和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管理、财务分析、销售财务再到内部控制,他开始接手财务管理工作。期间意识到自己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他花了5年时间,考下了ACCA的资格证书。“这是财务门外汉的转变。”

不过,对于摩托罗拉的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高端性工作与跨国公司讲究流程化而言,张海鹏也意识到自身的短板-财务基础工作(账务处理)的缺失。2004年,在英国石油公司(BP)招人的契机下,他进入这家英国公司做高级会计师,并参与BP中国投资公司的财务筹建工作,同时负责BP中国对外的税务报告、银行融资,对内的月度结账、分类账、总账、集团报告等。对他来说,在BP的两年时间既是补充也是提高:从对财务基础知识的“瘸腿”再到“回炉打造”,财务的经验和见解上都有转变。“这是我的一个转折点,一个非财务人士要弥补自身的短板。做好财务工作,需要同时兼备财务管理的经验和会计处理的基础。”

已经精于财务和会计业务的张海鹏此间开始对管理产生兴趣。2006年2月,张海鹏加入华为,任全球应收管理中心副总监(主持工作)。“要管理大概200人的团队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管理业绩突出,他很快升任全球账务管理部副总裁。期间所参与的华为财经变革也影响了他对管理、财务、业务的认识:华为用财经变革推动整个业务流程和销售流程变革,一直注重资金链的安全和管理,这促进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高速竞争力和扩张力。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流程在企业业务循环中位于最后端,它可以映射前端的所有业务,因此,如果财务流程处理得规范,整个公司的运营必然是规范的,财经变革就会对前端业务的逐步正规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7年1月,张海鹏被派到罗马尼亚担任华为公司欧洲共享中心总监,不仅要管理中国籍员工,还有大量的外籍员工,这又是一次新的挑战。虽然做得非常出色,但仅仅半年之后,他还是离开了华为。在多少有些不舍之际,他非常感谢在华为的一年半时间。“我做财务十几年,最有收获的就是在华为的这段时间,因为华为文化给了我很大影响,也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企业的文化对其员工和各级管理者的影响是深远的。”张海鹏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就是他从华为学到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在财务工作中坚持的准则。

张海鹏说,想成为CFO,贵在坚持。而多年的坚持也为他带来了不错的成就,使得对财务的理解也愈发深刻:财务一定要依附于业务才能有所作为,财务与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矛盾体,业务要发展需要自由,财务要规范需要准则和约束。所以,CFO一定要厘清业务与财务的关系,再做好平衡者,把业务与财务的矛盾转化成一种合力。

不断反思

离开华为之后,张海鹏先后帮助3家企业上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第一次是帮助一家台湾公司在香港上市,由于正值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股票市盈率较低,且公司管理不规范,因此搁浅。第二次是帮助一家美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也正赶上金融危机,企业现金流断裂。第三次是帮助一家国内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企业产品不错,业绩也不错,但是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

本意是增加一下IPO工作经验,但三次“折戟”让他多少有些无奈,不过也多了一些思考:作为IPO企业或即将IPO企业的CFO,一定要与企业创始人共同成长,接受这家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企业来讲,上市是起点,不是终点,所以需要了解企业的人助其上市。二是反对上市之前空降CFO,因为这些CFO只是去做规范财务、粉饰报表,助企业通过上市审计,并不能助企业长期发展。

张海鹏说,做好CFO,就要不断反思。在经历三家企业Pre-IPO不成功之后,张海鹏开始反思自己是否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随后,他去ACCA工作了一年,一方面代表ACCA参加各种活动,与各行业财务人士分享经验,另一方面也在考虑自己的下一步。

2012年3月机会来临,张海鹏担任杰富仕集团北亚区财务总监,管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务工作。张海鹏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方面,他与杰富仕集团北亚区的CEO曾在BP共事过,之间有一定的默契和信任。另一方面,在杰富仕集团能够管理6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同时,他认为,集团所从事的服务行业也非常有发展前途。

张海鹏说,他会更关注企业非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他认为,财务部门为业务部门提供非财务业务判断非常重要。财务目前更像一个工具,在每月财务结账之后,他会利用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参与业务发展工作,而不是准备业务遵从与财务报告的事情。

杰富仕集团是一家为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安全服务的全球领先的国际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对象包括各国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是全球最大的私营雇主之一,其中国总部和北亚区总部刚刚搬到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海鹏说,正如这一带高新技术企业的朝气蓬勃和悄然崛起一样,当前企业CFO也迎来了幸福的时代,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转变。

CFO的出路

《新理财》:有些企业不太重视财务工作,CFO要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张海鹏:这是中国企业的问题,不是CFO的问题。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有些企业财务处于强势地位,有些则处于弱势或附庸地位。作为CFO,首先要适应企业文化,然后再寻求改变。目前CFO所欠缺的是影响力,CFO要去影响管理者,让其认识到财务的价值,然后再改变这种企业文化。

《新理财》:中国企业CFO与国际企业CFO有哪些差距?

张海鹏:中国企业大多正在或即将开始国际化进程,但不可否认确实与国际企业的CFO存在差距:一是在跨国经营的经验上有所体现。尤其对于财务工作,没有切身的经验,在做业务判断之际,就可能会出现低级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就需要后续措施的弥补和修正。二是角色定位上存在差距。美国经济较好时期各个公司80%的CEO都是由CFO所晋升的,而且在企业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包括董事会层面均把CFO作为风险咨询、财务咨询的重要把关人,但是中国企业中很多CFO更倾向于“账房先生”或“守大坝者”,地位非常被动。

《新理财》:CFO要有哪些转变?

张海鹏:首先要有自身职业定位的转变,CFO一定要有成为CEO的想法,要对企业运营,包括怎样管理团队、怎样拿到订单等进行考虑和转变。其次是对内对外都要转变,对内要对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包括企业流程再造、企业资源整合提供意见,对外要成为企业的销售人员,推销自己的企业。三是要变被动为主动,CFO要努力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营造健康发展、便于内控的文化。四是要增强影响力,包括影响管理层、影响业务部门,同时还要影响客户。

《新理财》:CFO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张海鹏:首先要讲诚信,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并且以身作则,同时要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以赢得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其次要活学活用知识,CFO不是要真正控制企业的各个方面,而是要使业务自然而然的按照所制定的内控规则、企业流程运作,顺势而为。第三是要具备良好的前瞻性的判断力,其中包括对风险管理、投资机会、资源投向、人员培养、梯队建设的判断和管理等,要具备良好的业务判断能力,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要具备很强的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

上一篇:展览 第11期 下一篇:IPO“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