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09 05:53:26

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新课程学生观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一般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关爱有加。青少年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心理和生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在思想品质和行为道德上产生分化的时期。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转化

新课程学生观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的发展,都能

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青少年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心理和生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在思想品质和行为道德上

产生分化的时期,所以初中阶段后进生相对较多。后进生一般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而学习效果低,未能达到正常学校教育规定需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教育转化后进生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形成良好学风校风,促进学生共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产生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自身的消极认识、情感和行为障碍的外部因素,但更多的是由于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所导

致的。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缺少关爱型:父母双方进城务工,经常不在子女的身边,只有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父母和子女缺少应有的交流和沟通,有时子女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时,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爱,使子女产生自己是个无助的人,祖辈也无力相助,很容易和社会青年走在一起,或者经常出没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2)家庭缺陷型:父母离异,对子女的教育或漠不关心,或方法不当,使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幸福感,平时又缺少感情上的沟通,使子女产生自卑感。

(3)教育无力型:父母双方本身受教育较少,文化层次较低,对在心理和生理日趋成熟的青少年教育,缺少教育手段和方法,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听之任之,任其自然发展。

(4)交往不当型:父母过分相信子女,认为子女长大了,现在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但忽略了子女在交往过程中好与坏、善与恶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很难进行矫正。

2.环境因素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家长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的渴求十分强烈,大批比较富有的家庭都把子女转入城区就读,相对学习较好的学生纷纷转学。对相对困难家庭来说,一是无力进城转学就读,产生自不如人的自卑心理,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二是身边缺少学习的榜样,缺乏对学习的动力;三是由于受地区经济的制约,公共资源的配置相对滞后,对学校的发展有较大制约,师资的配备等存在较大的问题,面对较大的弱势群体,一时无从应对,学生后进比例之多,使学校在办学质量的提升上举步维艰,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德育教育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

1.克服障碍,唤起自信

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难解决的或许就是后进生问题了。这些学生通常是最不服从老师管理的,学习成绩又差,纪律松散,个性还比较强。一个班级能否和谐,与后进生的转化有很大关系。“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充满人生哲理。后进生往往都会因成绩不好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成功感的缺乏症,同时父母不合理地

期望与片面的评价更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渴望成功,更渴望理解、帮助和。面对这一特征,班主任应及时寻找契机与其谈心,端正思想,改变认知偏差,调整目标,改进方法,尊重理解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注意他们潜能的发挥,挖掘闪光点,扬长避短,对获得的成绩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与认同,从而帮助他们走后进生的阴影。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初中生的思想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已有了不

同的提高。但是,作为青春期的青少年有时是非分辨能力较差,甚至有时对于自己所犯错误认识不够,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及

时强调、跟踪、分析。如,有一些学生经常迟到,他们本人认为无所谓,一次、两次地反复迟到,势必给班级的整体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这种现象教师不仅要及时提醒,同时要以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

3.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在学校教育的同时,重视与家庭的交流有助于弥补教育的真空地带,更好地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能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动态,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更好地发现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后进生的形成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到位以及社会负面影响等客观因素。初中学生都是未成年

人,他们还没有能力为自己的人格成长负责,所以,对于这些后进生我们应当抱着同情和关爱的态度,为他们的转化努力创造良好

环境。总之,转化后进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多与后进生进行心灵的沟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精心指导,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景兰.班级“后进生”问题之我见[J].科学大众,2009(02):70.

[2]焦念诚.给后进生一个进步的支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73.

[3]陈秀慧.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后进生”的自能发展[J].教育艺术,2009(03):61-62.

[4]刘丽娜.以师爱激励后进生进步[J].教育导刊,2009(03):63.

[5]覃华红.后进生情感教育转化的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209.

[6]管红梅.转化“后进生”之我见[J].教育艺术,2009(04):31-33.

[7]季军,石之光.谈谈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J].教育艺术,2009(02):63-65.

[8]史欣.转变“后进生”.教育,2009(16):42.

[9]王效荣.谈转化后进生的几点体会.法制与社会,2009(11):307.

[10]刘菲,张国.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实践与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59-160.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南县王堰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中职生学习VB的现状和对策 下一篇:浅谈中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与工作实习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