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鞭甩出的“过腹经济”

时间:2022-10-09 04:35:29

放牛鞭甩出的“过腹经济”

从“泥腿子”到“牛老板”

“大雪不下节气到,咱庄户人辛苦牛知道。有心思撵你到半山腰,又恐怕秸杆吃不了。依呼呀呼嗨,依呼呀呼嗨,又怕秸杆吃不了……”山西省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的“牛老板”闫忠海,望着堆积成山的秸杆加工包,甩一下放牛鞭,伴着脆生生的响声,有板有眼地哼唱着自编的信天游。或许是唱得太专心了,以致笔者走到跟前他才发觉。

“哎哟!出丑了,出丑了,老金你也不打个招呼,咱唱歌像狐狸喝岔水,一听就是个放牛的,让客人听见能笑煞。”说话间,老闫一扬胳膊,又甩出了一声脆响,像是告诉牛们:甭乱跑,要安心吃饲料。他搓搓手上的土,把我们让进了“牛宾馆”。

老闫把牛圈说成是“牛宾馆”,这“牛宾馆”占地18.6亩,中间是一条6米宽的路,两边有12排牛舍,总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牛舍坐北向南,一式的红砖垒砌,铝塑板盖顶,水电路畅通,通风透亮。

“十几年前,我还是一个日子紧巴的‘泥腿子’,是县里号召养牛羊、县畜牧兽医局来村里传授养殖技术、乡里宣传养殖致富的真人真事,才让我的心‘活泛’起来,咱不能一棵‘穷树’上吊死,我就谋划起了养牛发牛财的‘牛道道’。我拿出这几年养牛赚下的小钱,又找亲戚寻朋友借、从银行里贷,先后投资520万元,一年又一年,干到了如今这个样子。” 老闫自豪地介绍道。

眼前的老闫,不就是一个穷则思变的农民代表吗?当笔者参观了“牛宾馆”后,又提出要到地里看一下他的秸杆深加工项目时,老闫欣然同意。

来到沟南乡王庄村,笔者见到了这样一幅场景。60多岁的农民白佩芳,站在自家6亩地里,望着秸杆打捆机不停地将长在地里的玉米秸杆吞进去,眨眼间就吐出了一捆又一捆的牛饲料,并放在农用车上拉走了。而后,他又紧跟着旋耕机把土地翻得平平展展。老人高兴地说:“往年间6亩地要花720元清理秸杆,秋耕地也要210元,现在全省下了。党的政策好,也多亏了东寨村的忠海啊!”

说起闫忠海,围上来的农民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是闫忠海率先成立了“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忠海养牛专业合作社”,现有入社社员7家,去年养牛210头,出栏30头,社员户均收入4万元。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由于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自已致了富,还带富了社员,当上了“牛老板”,生活过得比城里人都富裕。

以“过腹经济”促百姓增收

成为“牛老板”的闫忠海,在大规模养牛的基础上,又看中了县畜牧兽医局出台的《五台县农作物秸杆深加工实施办法》,紧紧抓住资源开发的大商机,成立了“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18万元购回拖拉机5辆,打包、打捆、揉丝机和联合一体机21台套,玉米收获机和秸杆收割机2台,农用机动车5辆。在沟南乡和台城镇设立了秸杆深加工集中点。2016年秋冬两季烘干打捆、真空打包秸杆5万余捆,满足了本社210头牛的喂养。2016年养牛又增加到260头,预计为7个村免费清理桔杆1.2万亩,打包打捆15.6万个484万公斤。除自用136万公斤饲草外,其余全部外销,赚6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闫忠海常说:“秸杆能加工,养牛能致富,可也全凭政策好。咱不能丢下乡里乡亲的不管,要拉着他们干活,撵着他们脱贫。”他的两个合作社,仅养牛和饲草深加工就长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16人,农忙时最多日用劳动力达44人,人均月工资2800元。2016年春,合作社为东寨村贫困户免费机耕170多亩,他自已掏腰包支付机械费6000元。6年来,每年为村民们无偿提供牛粪82万公斤,可解Q100户农家409亩地的有机肥使用,使粮食增产4.9万公斤。2016年秋收以来,在免费为7个村的村民清理加工农作物秸杆的同时,又请来五台县阳白乡智家庄丰泽园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为村民免费旋耕土地。

王庄村党支部书记邢喜喜为闫忠海的精神所感动,便密切配合,取分区划片、轮耕作业的办法,在共同清理、加工农作物秸杆后,又为村民旋耕土地1900亩,仅此两项,即可为村民节省开支29.45万元。

掰着指头,闫忠海细细为笔者算了一笔帐:以2016年为7个村免费清理秸杆1.2万亩算,可为村民节省开支144万元,按现在的脱贫底线算,相当于帮助514人脱贫,而闫忠海也获得秸杆饲草484万公斤。县畜牧局长白洁高兴地说:“闫忠海的秸杆深加工达到了4个目的,一是废弃秸杆变成了饲料;二是农民种地节省了成本;三是保障了护林防火;四是减少了农源污染。”

五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7万农民中,还有4.7万余贫困人口在脱贫路上追赶着。而五台县也是农业大县,50万亩耕地盛产农作物秸杆3亿余公斤。面对山多、沟多、荒草多、秸杆多的生存环境,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贫困农民闫忠海主动适应当地农民需求,自觉延长了“放牛鞭”,甩出了一个响亮的“过腹经济”致富新模式,形成了种粮生草、草喂牛、牛产粪、粪种粮的循环轨道。

何为“过腹经济”?“牛老板”说得好:“牧草、粮食通过动物消化吸收、过腹转化,农民由卖粮卖草,改变为卖肉卖皮卖毛,从而实现增值增效,实际上是一种由农业向牧业转化、过渡的方式,这就是’过腹经济’。”具体来说,1亩地种玉米可产800斤,如果直接卖掉,按现价算,每斤0.8元,只能收入600多元。如果B羊养牛,通过动物的胃口转换,收入就会成倍增加。

过一把“肚子”,赚一把票子。据悉,五台县像这样发挥“过腹经济”作用、进行“两栖”养殖的规模合作社已有11家,担负着2016年15万亩秸杆加工和存栏牛6万余头的饲养任务。在山城五台,种植、养殖、加工正形成明显的产业链,有力地推动着全县脱贫攻坚进程,并最终实现着“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多效能、再利用”的生态经济连锁效益。

上一篇:山东临沭:以金融扶贫全覆盖促脱贫 下一篇:在实践中探索脱贫攻坚档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