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09 02:45:16

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我见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很强,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的现象。为此,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课堂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很重要,就如一个好故事,往往从开头就引人入胜;就如一部好电影,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就吸引住了观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何有一个好的开始呢?

1. 问题导入

常语道:“学起于思,思起于源,疑解于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然后自然地进入新课,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例如,学习“孝敬父母”这一课,教师在开课时说:“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家的英语单词是family,这个单词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呢?”通过一句话,教师就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议论之后,再让学生观看中央频道公益广告《Family》片段,让学生在“家是什么?”“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这样的疑问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通过连串的课堂活动过程:自主思考形成独立见解;互动交流增进认识;博采众长完善答案。这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仅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时政导入

时政导入就是把教学相关内容与时事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而且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如在讲授新课“活跃在世界舞台的中国”时采用新的时政材料――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又如在学习“文明交往”时,让学生观看新闻片段“广州地铁车厢里老伯与青年互殴”视频,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看感受,教师适时点拨并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学习教材。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深刻的知识。

3. 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喜欢有趣的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尊重是交往的前提”;通过“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努力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讲述焦裕禄、钟南山、任长霞的事迹,让学生学习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精神。

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材深入浅出,还可以增加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内容,加深记忆。

4. 游戏导入

用游戏作为新课的开头,把概念寓于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滚雪球”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认识新伙伴的乐趣,“叉手”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到习惯的力量,课堂伊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新课做好铺垫。

二、恰当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式方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对教师来说,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教师有效地运用的适当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注重选取新颖的教学案例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时政新闻每天更新,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断关注时政、更新知识,注重选取新颖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如在讲述“世界和平与发展”时,向学生展示巴以冲突、叙利亚问题、伊核问题的视频和图片材料,让学生在关注国际时政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既充实了课堂知识,扩宽学生的政治视野,又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授;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减省或补充。如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节中,一位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整合,删减了“找问题”活动和“我的学习习惯”活动,增补了“寻找榜样”活动和“读故事,悟道理”活动。通过在同班同学中寻找自己学习的榜样,谈谈他(她)有哪些学习习惯。通过读小故事,感悟良好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教师对教材创造性地整合,新颖的课堂环节让学生耳目一新,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 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在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创设教学情景。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借助照片、图片、挂图等;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使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如在讲述“民族团结”时,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资料,通过学习的地理位置、战略价值、资源,中国捍卫,中国民间保钓行动等知识,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深刻地理解“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中国的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4.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变成非常喜欢思想品德课。

如播放“精彩的生命”视频,通过镜头下美丽神奇的生命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从而由衷的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善待生命。通过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常回家看看》、《念亲恩》,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并学会感恩父母。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与联想。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

上一篇: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实训探索 下一篇:河北高校教师国际化水平现状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