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性教育

时间:2022-10-09 02:23:20

探索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性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培养更多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最新课题。作为化学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谈一谈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观念现代化

教师要变传统“标准”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化学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在讲授金属钠与水反应时,我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新闻——:《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让学生对这段新闻有一个心理上的接受,而不是认为老师在为引出新课而自创题材创设情景。通过这段新闻的一系列描述“本报讯: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外3个被有关部门成功打捞,在整个过程中,幸无人员伤亡。”学生自然会对金属钠产生兴趣,想要知道为什么金属钠会爆炸?从而要了解金属的性质来解决水雷爆炸的原因。学生通过研究课本,掌握了钠的相关的性质从而自己就解决了水雷爆炸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激励了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心理需求,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处理教材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并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选修模块各有自己所侧重的方面。新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化学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高分子污水分离膜,海水淡化,太阳能利用,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应用等;反映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锅、盘、碗、碟,炊煮燃料,各种调味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改变教学方法

古人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氯气和水反应的教学中,传统方法仅以讲述法说明氯气的溶解度,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3)演示氯气通入干燥和湿润的布条实验,再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记录数据,不仅掌握化学知识,也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四、全面评价学生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评价主体上:把学生当作评价的主人,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负责,使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闪光点,在“自赏”和“自责”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使评价成为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能的舞台,而不是单纯追求书本知识。

在评价标准上: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融合,考虑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考虑到非智力因素等等方面,体现综合性注重实践性,更好地为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参与低层次社会事务中去获得真知,明白道理。

在评价类型上: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等。

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取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实验评价、纸笔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一个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之间进行比较,以便了解他的优势和弱点;或者以他过去的成就与后来的成绩相比,以便了解他的进步情况。

五、扩充知识信息

面对创新教育,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标志。化学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作为化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教育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时展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化学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上一篇:初中生写作离不开真情实感 下一篇:浅议语文课堂提问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