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文昌“乔家大院”

时间:2022-10-09 02:20:34

如果不走出海口,或者只沿着公路旅行,即便在这个海岛待一辈子,怕是连它1%的风景都看不到。何况最美的风景,总是掩藏在人迹罕至的转角后面。沃勒在《廊桥遗梦》的开篇第一句说,“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在海南的乡间小路上,拨开茂密的野菠萝丛,飞出来的不仅仅是歌声,不仅仅是史前遗存的瑰丽风景,还会有你完全意想不到的文明,以及――失落百年的华丽城堡。

很难想象,一座堪比广东碉楼(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雄伟建筑,一座比琼海蔡家大院更壮观的百年城堡,在百度上居然都搜不出任何文字资料。

若非资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带领,即便在海南住一辈子,恐怕都未必能见到这套老宅。距离文城不远,就是文昌市的头宛镇,在该镇的松树村,我们有幸一睹海南岛的“乔家大院”――符氏旧宅。

沿着头宛镇往宝芳镇的柏油路走两公里,向左一拐,但见小路蜿蜒,林木黛绿欲滴,浓密的树荫掩映下,一座南洋风格、欧洲气派、中外建筑文化合璧的城堡抹面迎来,让毫无心理准备的我们顿时傻了眼。

中外合璧的百年城堡

这栋房子占地三亩,虽然外面看上去只是一座两层瓦宅,但结构复杂,雕饰精美,外墙高大绵长。

房子的布局端正庄严,正中是四座一排的正堂,两边伫立着忠实如佐士的横屋。这幢房子最突出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平面布局、屋顶处理、侧边门楼等均沿用文昌当地传统样式,而在三间正屋的连接部位、房子外廊的设计上则采用了南洋特色的拱券,并在拱券相连的柱子上运用直线和曲线进行装饰,突出了异国情调。

虽经110多年风雨,整幢房子有些破败,但当年的雄伟和秀丽仍然历历在目。据说,这栋由文昌华侨富商符用铁建造的大屋,基本没怎么使用,刚刚建成就因战乱废弃。虽然雄伟高大却又了无生机,但走进去却感受不到一点凶气,这也是它与中国传统大宅的阴森压抑、广东碉楼的戒备森严所不同之处――它的建筑布局十分开放,门多窗多,中廊挑空,整个建筑虽然宏大却通透灵巧,通风、采光非常好。

当地朋友说,符氏旧宅其实颇有名气,只是文昌人都称它为榕树大屋。一院之内,有七十二个门,门有骑楼,屋间有板屋,形成屋上有屋的楼屋,依俗闽南,流风文昌。拱门拱窗,圆润的欧式弧线,采风纳阳,配上木门和走廊扶手上精细的雕花,俨然是从事跨国生意的一代巨贾的殿宇。

侨乡文明的显赫印迹

为什么在海南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里,竟然会有这样一座融汇东西方文明的“国际化”建筑呢?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并不稀奇,在侨乡文昌,这样的建筑远不只一处――文昌华侨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达百万之众,接近文昌目前人口总数的3倍,文昌市的归侨、侨眷占总人口的75%――经过在海外的艰苦创业,文昌华侨在东南亚显赫一方,尤其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从政府总理、议长、部长,到商业大亨,都少不了文昌华侨的身影。

“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促使文昌华侨纷纷回家乡建房,其中一部分人受侨居国建筑的影响,建造了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房屋。这些房屋仍采用传统的平面布局形式,外观则吸收了外来建筑的某些特点,如拱券、柱饰、尖顶等,并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创造了柱廊式等富有南国特色的建筑外貌。这座符氏大宅,就是其中较大和较为典型的一幢。

据说,这栋房屋用料非常考究,门窗的重要部位清一色的泰国“黑盐”――比钢还硬的顶级木料,不少工匠也是来自南洋。这些大洋彼岸的精巧工艺,确实让这座华堂殿宇与众不同,不但结构布局是侨乡建筑之中十分罕见的,其壁画、雕花更为精美,只可惜岁月摧残,不但字画依稀难辨,那万籁皆沉的残垣断椽中,楼梯尽毁,连木料好一些的地板、横梁都被拆走,大概不知被哪些身份莫名的人锯掉拿去换了几两酒钱。残余的木门木窗上绿污斑驳,布满苔藓,并不见后人维护之痕迹。

华堂雕桷 岁月如歌

符氏旧宅规模庞大,3间正屋楼上楼下总计18个房间,另有9间横屋、6个天井,并专辟一室用于拜祭祖先。日本入侵时曾有游击队在这里被围,因不明屋里情况,日本人不敢贸然进攻,后被游击队用荔枝炮开路突围。解放后,这幢房子曾用作小学教室、大队办公室、粮仓等。

现如今,来参观大屋的据说也不乏其人,其中还有一些是专家与学者。这是一颗禾草盖着的“大珍珠”,是民间非常具有观赏性、典型的中西文化集于一身的豪华建筑,不仅在文昌,就是在整个海南岛都非常罕见。而大屋逐步地损毁丧失,不能不令人痛心!

华堂雕桷,已成圮墙险垣,在荒烟野草间如吟古歌。笙声绕梁,旧韵不在,叹尘世几多浮沉!

上一篇:海南楼市掉进了“冰窟窿” 下一篇:故宫失窃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