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时间:2022-10-09 01:45:40

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摘 要]本文描述了目前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现状,分析了原因,进而提出了新形势下企业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贸易摩擦;企业;应对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017-03

1 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国际贸易诉讼事件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1.1 贸易摩擦数量多,涉案金额大

自1995年起,我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连续4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其中我方遭受的反倾销占全球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75%,比2008年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2010上半年,共有14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31起之多的贸易救济调查,总案值约18亿美元。

1.2 贸易摩擦涉及产品品种大幅增加,从低端向高端蔓延

长期以来,低成本、低价位、低技术含量一直是我国出口产品屡遭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原因,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也是众多企业对抗贸易摩擦的“法宝”。但在新一轮的贸易摩擦中,贸易救济调查开始从低附加值产品,如纺织品、轻工产品等,迅速扩大到机电、医疗保健品、化工产品、微电子产品、食品土畜产品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

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的重点除了传统产品,如织物、鞋类等,部分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冶金产品也开始成为调点,如SDH光传输设备、货物扫描系统、各种板材、管材等。

1.3 来自新兴市场的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

从目前看,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绝对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占总数的2/5,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阿根廷、巴西、南非等国与我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案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统计,发达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量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97%,降低到目前的60%;而发展中国家的立案数量比例则从过去的不到3%,快速上升到40%。

1.4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发达国家除了利用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以外,还依靠其技术优势,通过建立技术标准,来强化对本国市场的保护。欧盟、美国的技术标准种类繁多,分别超过10万个和9万个,日本制定的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的法令多达6000条。涉及制造业、运输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产、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中国有70%以上外贸出口企业和40%以上的出口产品遭受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每年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贸易额超过200亿~300亿美元。

1.5 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仍在加剧

伴随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出口产品已成为众矢之的。进入危机减弱、经济复苏的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面对的这种重围局面,并没有得到缓解,贸易摩擦的形势更加复杂。

据商务部透露,2010年前8个月,我国共遭遇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48起,总涉案金额64.8亿美元。2010年以来,美国已对我产品发起337调查13起,较2009年全年增加62.5%,而且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仍在加剧,形势更加复杂化,花样也不断翻新。贸易摩擦除了针对产品及其价格外,已经开始涉及中国的体制和制度,最突出的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体现出贸易摩擦有深入和升级的趋势。

2 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

我国企业频繁遭受贸易摩擦除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引起的顺差转移,中国经济崛起等外部共性原因,从企业层面看有以下原因:

2.1 缺乏标准意识

我国很多企业不懂得采用先进的标准体系对自身的好处,即使对一些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也仅仅当做任务来完成,更不用说主动采取国际标准了。这些企业的产品出口时,一方面由于加工工艺、性能、规格等与公认的体系不兼容,无从进入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尺度衡量,不管其产品质量有多高,还是很难获得买家的信任,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标准作为制度约束,直接导致的就是产品质量的低劣。因此,屡屡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摩擦。

2.2 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

据海关统计,我国出口产品,大部分为鞋、打火机、衣服等附加值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有近75%都销往美、日、欧、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这些经济实体经济和科技水平较高,不同重点、不同程度地对进口商品实施严格、苛刻复杂的技术限制。加上由于我国企业规模有限,技术落后,很多企业品牌、技术是国外的,缺乏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市场又过于集中,对当地的就业等产生影响,因此,引起进口国运用苛刻的进口限制,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

2.3 出口企业缺乏自律,出口秩序混乱

我国一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缺乏长远规划,缺乏自律,某种产品在某一市场畅销便蜂拥而上,对内低价收购,对外低价竞销,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退化,大量出口企业在贸易中竞争压价,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 的印象,极易招致贸易摩擦。

2.4 应诉不积极

面对各国频频发起的贸易摩擦,我国出口企业在应对中往往是:主动防范的少,被动应诉的多;应诉的少,不应诉的多;胜诉的少,败诉的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对各种技术壁垒了解和认知的难度较大。二是注册费用及应诉成本高昂。三是多方联动的应诉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目前以企业为应诉主体的方式,实则是以一企之力应对一个国家,无疑是以卵击石,胜诉的概率不会很高。因此更多的企业存在“搭便车”的思想,应诉不积极。

2.5 法律意识淡薄,经营不规范

加入WTO后,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面临的法律环境更加完善、透明和统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国内相关法律必须遵守外,有关国家的法律也要尽量避免抵触,否则就有可能引起摩擦。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现状不容乐观,企业法制观念不强,不懂法、不依法经营的情况比比皆是,部分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不规范经营已成为贸易摩擦的重要诱因,例如应海外进口商要求,低价开出口货物发票,为进口商规避关税已经成为不少中国出口企业公开的秘密。一旦遭遇反倾销,中国企业就只能“哑巴吃黄连”。

2.6 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正处于国际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即采取的是完成国际订单、间接出口和自主出口的国际化模式,对于相关的国际经贸知识了解少,加上我国一些出口企业会计基础薄弱,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导致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从而阻碍了市场经济地位的取得,一旦遭受贸易摩擦,我们的企业经常无法提供完整的、符合国际要求的有关成本、销售的记录,加大了在摩擦中可能遭受的损失。

3 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国外贸易摩擦的直接面对者和受害者,也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者,为了扩大对外出口,更有效地

解决贸易摩擦,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正确认识贸易摩擦

3.1.1 贸易摩擦的客观必然性

贸易自由化虽然已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但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西方国家在其经济发展受挫时无不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追逐本国经济利益最大化。故贸易摩擦和纠纷的存在有客观普遍性,作为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必然现象长期存在,并非仅就中国而言。对于一个贸易大国来讲,贸易摩擦多是一个常态,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是中国作为新兴贸易大国崛起过程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回避的现实。

3.1.2 认识贸易摩擦的积极效应

贸易摩擦并不可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贸易摩擦之所以频频光顾我国企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企业自己出了问题:产品附加值低、自有品牌缺乏、无序竞争等。而贸易摩擦的出现,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短期的冲击也是不可怕的。

3.2 练好内功

3.2.1 加大科研力度,改变出口产品结构

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一部分产品达不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从根本上说,只有通过技术进步,使国内产品达到较高的质量要求,才能有效地越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避免贸易摩擦。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加低消耗、无污染、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品牌,通过建立国际品牌形象,实现由“以价取胜”战略向“以质取胜”战略的转变。

3.2.2 规范经营

法制与规则意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要想作为市场运行的主体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依法规范经营,讲求经营原则,这样在贸易谈判中才不会被对方抓住把柄,否则自身不守法,我国政府也很难理直气壮地为企业说话。

3.2.3 完善管理

针对当前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会计等方面要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要严格管理,从严治企,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制。

3.2.4 加强学习,培养人才

现实中很多企业对WTO规则重视不够,知之甚少。在处理对外贸易摩擦时,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国际竞争规则不熟悉,因此企业要了解、学习国际贸易规则。

企业可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单位讲座、交流,或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到高校去培训、进修;企业内部可成立相应部门,专门负责收集国内外对WTO的研究成果,对WTO规则变化动态地跟踪研究,加强对各种技术壁垒的跟踪学习,培养专业性的应对人才。

3.3 贸易摩擦一旦发生,要积极应诉

发生贸易摩擦后,企业如果不应诉,负责案件审理的部门就可对不应诉的国家或企业直接做出“缺席审判”,这就意味着企业将多年苦心经营开发出来的市场拱手相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不去应诉,反倾销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连锁反应。所以,对外方的有关诉讼,我国企业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出口手续完备,就应积极应诉,企业在遭遇到不公正待遇后,要积极收集完整、翔实的证据,对重要的法律点进行深入分析,为双边、多边磋商和谈判提供依据,努力保住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3.4 做好市场调研,开拓出口新市场

从目前国际分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商品的最终销售地。这种贸易结构导致我国企业产品大量走向欧美市场。因此,实现市场的多元化,解决市场过于集中的问题是当务之急。而要改变对某一市场过分依赖的局面,就必须做好市场调研,研究国外的市场动向和市场容量,及时调整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全力开拓出口新市场,尤其是中东、南美、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以形成全球化经营的新格局。

3.5 相互联合以应对贸易摩擦

单个企业在面临外方不公正的调查时一般不敢随便进行强硬的表态,也不便公开寻求政府的支持,因而在很多贸易摩擦的应对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力量也比较弱小。因此企业应当加强联合。特别加强内部合作,只有自身团结,才能在国际贸易诉讼中占据主动。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当积极加强与主管部门、商业协会和政府的联动,形成完善的四级联动机制,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范贸易摩擦。对外,我国企业要寻找利益同盟,即将相关产品的外国供应商和销售商等组织起来,共同对其他国家政府施加影响力,减少甚至消除贸易摩擦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3.6 重视并善于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自己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在于自身,还要关注国际市场,要了解国际规则,要运用这些贸易规则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高度重视贸易摩擦的影响,在产品遭遇贸易摩擦时要积极应诉,敢于应诉,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在发现低价进口产品对自己有冲击时,要及时申请救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针对我国企业和产品的贸易摩擦,我国企业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客观地思考和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做好企业今后发展的应对之策,使企业不断经受住考验,健身强体,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和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张恒梅.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政策分析[J]. 特区经济,2006(1).

[2]王亚飞.贸易摩擦研究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

上一篇: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之道 下一篇: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