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传统体育的功能及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09 01:04:16

陕南传统体育的功能及价值分析

摘要: 在关于陕南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分析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与综合分析等方法,对陕南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与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体育;传统体育;陕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G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84-02

0引言

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强健身体上,还有着很多其他方面的作用,在这其中道德教化功能与文化传承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前期关于陕南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赛龙舟、舞狮子、舞龙灯传统体育项目在该地区的发展甚为广泛,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也形成了特有的比赛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康汉滨龙舟赛与石泉舞火狮(龙)及洋县的悬台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充分发掘其的体育文化价值,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非物质文化形态,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进行,增强人民体质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1陕南传统体育的功能

1.1 健身功能传统体育的健身性是由其内涵所决定的,传统体育顾名思义离不开其体育的主成分及传统性的特点。从体育产生以来,强身健体自始至终是体育的主要功能。远古时期,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劣性,人们为了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料,在人与兽、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中获得优势,从而产生了强壮自身的健身需求,人们试图通过各种肢体活动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进而提高自己的体能及对自然的最大化的适应与改造。生活在陕南地区的先民们,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地山水环境,保护自己,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近日的陕南地域传统体育(譬如登山、爬树、武术、游泳等陕南地域体育项目的广为流传就是当地居民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而选择的身体练习方式的一种传习)。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虽已得到极大的满足。但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缺乏运动等,致使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理健康疾病等一系列问题又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质量。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除了需借助医药手段之外,还需要通过自身锻炼强健身心,以更好的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传统体育不仅注重肢体锻炼,同时又重视养心护神,所以更适合当下的健身需求。从发展历程来看,虽然时代变迁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需求动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最终追求的目标没有发生改变,这也正是体育所具有的健身功能所决定的。

1.2 娱乐功能陕南传统体育的娱乐功能是由体育的竞技性与表演性所决定的。并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参与运动获得情感的宣泄、愉悦心情;另一种是通过观赏表演获得愉悦情感体验。在陕南传统体育项目整理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该地区的传统体育以娱乐类居多,这些活动大多在生产、工作之余进行,有的为了庆祝佳节、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如各种闹社火形式、舞龙舞狮、赛龙舟等),有的为了消遣娱乐(各种民间体育游戏、棋类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参与者乐在其中,而且使围观者深受感染。从每年一度的端午安康龙舟节人流拥挤的盛况,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体育的魅力所在。龙舟竞渡时江面上鼓声雷动、船手在水中奋力拼搏,不仅体现了“速度”与“技艺”的竞技;而且“逛龙舟会”也是陕南人的端午习俗之一,每到龙舟盛会,观看者从四面八方纷纷而至,列集沿河两岸欢呼呐喊,使得龙舟竞渡的气氛更为浓郁,实质上不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参与了龙舟竞渡,领略传统体育项目所带来的快乐。

1.3 促进团结与人际和谐功能陕南地区受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的影响,人口构成较为复杂。而人类迁移行为遵循人文阻力最小原则,即文化地域认同以及消除迁入地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早先移民按风俗相近原则所形成的地域集结分布痕迹。如洵阳县赵湾区枫树乡南坪村,一条山沟内全部居住着湖南崇阳人,汉阴县蒲溪区田禾、龙门、庵梁等乡则聚集着大批湖南长沙、湘潭、宁乡等地的移民。人们对故土的怀念及对本族文化的守旧心理必然也放映在体育运动方式上,趋向于从事自己熟悉的体育运动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陕南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发展,譬如旬阳县蜀河镇的民间社火“站龙”是清末从湖北麻城传过来的,陕南的“抵杠”活动则源于四川羌族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而相同的体育运动在强健其身体的同时,也维系了他们间的情感,增强其团体凝聚力。在陕南传统体育项目龙舟竞渡中有一区别与他地龙舟竞渡比赛方式――“结怨家,找对头”的竞渡比赛方式。这种方式在当时,有利于将各商家、船老板、船工间因水运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方面的纠纷,以恰当的方式发泄和释放。龙舟竞渡作为一项集体项目,有助于增进人们感情的联结,成员们即便是私下里小有矛盾,但为了本集体的荣誉,无论上直接上船参赛者,还是呐喊助威者,在那刻都齐心协力,充分体现了体育的促团结、促和谐功能。

1.4 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功能传统体育遗产是地方区域文化得以彰显的重要工具,在传承民族文化和习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陕南的火龙与火狮、社火、商洛花鼓等已列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对各项目的了解有助于一窥陕南民俗文化风格。其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于活动内容上,如舞火龙,同时还体现在火龙制作、祭龙仪式、以及舞龙风俗等。在陕南农村灯节耍龙,每到一村,必到各户,农村有句俗话:宁灭一村,不灭一家。耍龙每到一户,先由领龙人领着龙绕场一周,再到该堂屋里“参神”,走时主人将给耍龙人以礼谢意。这些看似无关的传统风俗,却诠释了陕南民众对人人平等、交往礼仪等的理解。通过这种传统体育方式使该文化习俗得到传承与发展。此外,在陕南的龙舟竞渡中提倡的很多“禁忌”,也都具有深刻的道德教化功能。譬如:禁止水手们在龙舟上赤身,为的是教化人们无论何种场合都应该尊重妇女,不歧视女性;禁止“包羞”对方等则是教化人们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陕南传统体育的价值分析

结合前文关于陕南传统体育的功能分析,我们了解到陕南传统体育对健身、娱乐、文化教育以及促进民族团结人际和谐方面的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其自然而然就具有健身娱乐价值、文化教育价值以及对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政治价值。除此之外,陕南传统体育与陕南戏剧、舞蹈、艺术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借鉴,在陕南传统体育形式――武术、社火、舞龙等项目中所体现出的刚柔之美、节奏变化之美,以及社火表演人物服饰设计艺术性与道具的惟妙惟肖之点滴处,也体现了传统体育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及其美学价值,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高速公路等的相继开通,陕南逐渐走出闭塞。处于发展期的陕南需要与外界更为广泛的交流、需要更多的人认识陕南、了解陕南,吸引各种有效资源来发展陕南,在这一点上,陕南传统体育赛龙舟体现出了极大的市场推动作用,每年借助龙舟盛会数以几十万的外地游客涌入陕南,其中不乏各类投资者,年引入的投资金额十亿之多,这对于加强陕南与外界的经贸及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政治、经济价值前景不可小觑。如何借助陕南的独特地理优势,开发陕南传统体育资源,走出传统体育“节日热闹、平日冷清”、“理论上可开展性高、现实开展状况不佳”的怪圈,促进陕南传统体育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鸿江.中国民族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43.

[2]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

[3]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87.

[4]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45.

[5]任莲香.体育文化论纲[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3期.

上一篇:检察机关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浅析高校贫困生精神救助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