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清水走廊”

时间:2022-10-09 12:49:37

打造“清水走廊”

近年来,我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打造源头“清水走廊”,全市环境质量日益改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首批生态农业市等荣誉称号。

坚持环保优先 增强责任意识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狠抓环境管理,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规划先行。二是注重科学决策。做到不作深入调研不决策。三是注重责任考核。确立“绿色GDP”的理念,对各镇经济和环境指标实行“双重考核”做到“既考核GDP,又考核COD”。

坚持“三个集中”加快结构调整

一是稳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的23个镇调整为13个,原来的627个行政村调减到309个。控制农村散点建房,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房屋造型、统一施工建设、加强景观管理的“三统一加强”办法,鼓励农民自建或联合建设居住集中区。二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去年,我市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在技改投入的60多亿元中,70%用于设备购置和新技术引进。强力推进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企业聚群、要素集约,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全面拉开了11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累计引进项目22个,总投资56亿元,诚德钢管、福龙特钢、长青农化、科进船业等一批大企业相继落户沿江。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各镇工业集中区累计开发3万亩,进区企业815个,完成投入近100亿元,武坚体育器材、永安汽车配件、双沟电子电器等特色园区已初具规模。对城区不符合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工业企业全面实施“退二进三”,进入园区,逐步实行污染集中治理。近年来,累计投入3.5亿元,完成了8家市属工业企业的搬迁任务,并对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化肥、酿酒、钢铁等企业实施了关停,妥善安置职工7200余人。三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控减农业面水污染。目前,全市已形成13万亩花木、10万亩特水、10万亩果蔬、10万亩桑棉、10万亩杂粮等产业特色,“三品”基地近60万亩,“三品”品牌110个。四是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市服务业比重占三次产业的36%。

坚持标本兼治狠抓基础投入

一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工程,采取限期治理、深度治理、挂牌督办等形式,先后对140家化工、电镀、餐饮等单位进行了专项整治,规范了企业排污行为。实施农村“三清洁”工程,出台河道清障、疏浚补助政策。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宁静工程”,市区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BOT、BT等合作模式,先后筹资4亿多元,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沿江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三是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市区绿化总面积16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9%,初步形成了“江河湖一水贯通,古水绿一体和谐”的城市特色。

坚持“三个同时”严格审查监督

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抓住环保、安全、质量三根红线不放松,并且把环保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一抓前置审批。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打好“拦网球”。二抓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环境信息、环境监测、环境监督三项制度,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平时督查与阶段性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督查力度。通过强化督查和严格执法,我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一批环保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作者系江都市人民政府市长)

上一篇:努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下一篇:房地产业关联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