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时间:2022-10-09 12:34:50

浅议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1

摘 要 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和及时等优点正部分替代和完全替代手工操作模式,它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传统的高校会计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一下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会计电算化 发展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水平与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为管理者、投资者及相关权益人提供了较为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会计电算化正在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和及时等优点正部分替代和完全替代手工操作模式,它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传统的高校会计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一下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影响高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会计主体的财务资料与各有关方面实现及时的共享。目前,许多高校财务部门一般采用财务局域网办公,虽然从单机账务处理、综合查询等转向了电算化网络,实现了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但由于财务局域网覆盖面较窄,会计电算网络只是实现财务部门内部的互联,而与其他管理部门不能连接,这不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使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二)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电算化档案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而且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即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规定,对电算化资料保管提出了明确的存放要求和定期检查定期备份的要求,且须双重备份,并分处保管;明确要求配备必要的场所保管会计电算化档案。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没有配备必要的场所保管会计电算化档案,对会计资料也不能做到定期备份和定期检查,出现了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会计数据盘的清理也不规范。

(三)未形成管理会计电算化

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而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及资金供求预测等功能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查询、分析功能也不健全,并未形成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电算化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做出预测、分析以便在决策过程中加强控制,因此,需要开发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

(四)缺少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大批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要求财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相关行业会计制度,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目前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大多数会计人员并不熟悉计算机理论及实务以及会计软件的运行,降低了会计电算化的效率;另外一些核算以外的模块由于操作人员知识的不全面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缺少会计-计算机-管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三、促进高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电算化软件开发

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系统软件的购置应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规定采购,所需软件必须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必须经过财政部门评审认定通过并附详细操作说明。不仅如此,单位自行研发或购置电算化应用软件,还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科学系统地进行分析、设计、比较、试运行。在软件正式使用前,应经过至少半年时间的试运行,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以防止研发人员考虑不周出现的偏差。

(二)提升会计档案管理

电算化会计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管理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安全与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的保证。

(三)培养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加强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特别是既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应用前的培训,也要重视后续教育的再培训,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操作与维护,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还要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熟练操作以及软件升级后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加大对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力度,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养计划和方针政策,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培养一批具有多学科知识,综合理论功底,精通会计与计算机理论与实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忠军.高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会计师.2011.02.

上一篇: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预决(结)算审核探讨 下一篇: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改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