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伴养老”有哪些利弊

时间:2022-10-09 12:17:48

“搭伴养老”有哪些利弊

丧偶或离异老人走出空荡荡的单身生活,选择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现在,不少老人选择“搭伴养老”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养老方式有何利弊呢?

在度过了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三年甜蜜的共同生活后,娄大爷突然离杨大妈而去。在杨大妈几乎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同时,娄大爷的儿女却马上“翻脸”,天天吵闹着要将杨大妈赶出家门。只因二位老人当初顾及儿女感受而没有登记结婚,与娄大爷的一段浪漫的黄昏恋从此成为杨大妈心中永远的痛。

事实上,这几年很多老年人都像娄大爷和杨大妈一样,选择了“搭伴养老”的方式。他们不是正式夫妻因为没有办过婚姻登记,但他们又是天天生活在一起是彼此固定的“老伴”。

搭伴养老:老年生活新选择

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正在不断增加,现实生活中的丧偶、离异的老人比例也越来越高,有关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单身比例是30.6%。

可是。这群老人想要老有所“伴”并非易事。人生中再次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因此许多害怕孤独、渴盼幸福的老人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同居的所谓“走婚”方式。这样一来,即便子女不在身边陪伴生活而形成“空巢”,他们的生活也有了稳定的“另一半”。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于大妈和唐大爷也是一对“搭伴养老”的老人。

“退休后子女都成家了,我就一下子更觉得寂寞起来。”于大妈45岁时与前夫离婚了,在刚离婚的那几年里,她每天的生活是白天从公交车的起点站坐到终点站,再从终点站坐回到起点站,往返好几趟,为的就是看看热闹听听人声;夜里在家对着电视机,从第一个频道看到最后一个频道,直到所有的电视频道都没节目了。这样一过就是十多年。

后来,于大妈在其他老人的带动下每天坚持到公园锻炼身体,接触了更多的老年人,其中就有唐大爷。由于遭到儿女的反对。两位老人只是住到了一起,并未考虑再婚。

如今,这种老年人不办理结婚证而同居的现象越来越多,也引起了社会的一定关注。据相关部门调查,在我国一些地区,“搭伴养老”与选择再婚这两种生活方式在单身老年人中几乎是平分秋色。

有老人说,和搭伴养老的老伴住上一段时间,又可以再回到自己家里住上一段时间,给两个家都留有充足的时间,也给自己留有独立的空间,蛮好。

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城市中很多独守“空巢”的老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老人选择了搭伴养老的方式。选择“搭伴养老”的四大理由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选择搭伴养老,而没有选择再婚?通过对一些个案的剖析,专家认为老年人逃避再婚主要是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为了规避再婚后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老人再婚后压力大,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多。如前面所提到的于大妈和唐大爷,他俩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子女的反对,尤其是男方,主要是唐家儿子担心于大妈会分掉老唐的财产,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还担心今后要负担于大妈的赡养问题。于是,一些老人害怕再婚后使原来的家庭纠纷更为激烈,对双方造成伤害,只好选择搭伴养老。

二是为了避免子女反对等麻烦。不少子女,对父亲或母亲再婚特别敏感,不结婚还好,一旦结婚,就不能接受了。沈大妈中年丧偶后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如今孩子都成家了,反倒不理解母亲想找老伴再婚的想法了。记者电话采访到沈大妈的女儿小惠,她说:“我们做子女的不是不替老人着想,我们只是想会把她照顾好,不需再有个后爸闯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再说,后爸就一定对她好吗,哪有儿女亲呢?”不少老人因顾及子女的态度,只好不再考虑登记结婚。

三是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宽容。上海市老龄委领导告诉记者,以前人们对老人同居的观念是不能接受的,现在老人自己、子女以及周围的人们,都觉得“走婚”同居、“搭伴养老”这种方式虽然不合法,但在一定条件下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社会眼光越来越宽容,给老人迈出“搭伴”这一步创造了比以前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

还有一点,就是“搭伴养老”能给双方留下了心理缓冲期,老人的选择空间更大。老人多年的性格习惯养成后一时难以改变。先一起生活适应一段时间,相互适应,这样的搭伴养老从一定程度减轻了单身老人的心理压力,又给了老人相对自由的空间。

如果两位老人一开始就登记结婚,等婚后共同生活了,才发现彼此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等不同,或者遇上子女和财产问题,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升级到离婚。这也是老人再婚后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如果只是选择事实上的搭伴生活,而没有去法律上做一个登记确认,那么很多子女和财产的矛盾可以避免,而如果遇到生活习惯不相同、性格不和,难以容忍的话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分手;如果发现彼此很合得来,那么就可以继续生活下去,甚至等到“磨合期”过后再选择结婚也不迟。搭伴生活的两位老人,今后无论走什么路,发展空间都更为自由和广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老人坦言:“不领结婚证好,眼一闭,各走各的,没麻烦。合得来,一起过;合不来,就分手。”

上海一位姓傅的老伯就说,晚年找个伴就是少给儿女找麻烦,两个人在一起精神上有个依托,生活上有个照顾。如果像年轻人那样操持一场“轰轰烈烈”的仪式,既不现实也不适合老人们的年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不婚同居是老人们在现实矛盾与自身需求中作出的一个平衡型选择。

“搭伴养老”,老人利益保护还不到位

记者还发现,虽然“搭伴养老”的模式有着不少好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隐忧,特别是在对双方老人的利益保护上,因为这样一种“合伙”生活方式不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也没有相关的法规,一旦两位老人之间发生纠纷,或者有一方老人过世。老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子女之间,很难和平解决问题。

几位尝试过同居的老人都表示。“搭件养老”短期内能够满足老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双重需求,但久而久之,不但在法律上缺乏保障,还会遭到周围人“冷眼相看”,种种压力都让一段感情难以维系。

家住上海静安区的章老伯告诉记者,他前几年交往过一个老伴,也一直没结婚,结果同进同出总有点躲躲闪闪,两年里他从未让女方见过家人,后来老伴困觉得缺乏安全感而跟他分手,他至今都有歉意。

法律界人士认为,“搭伴养老”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不受法律保护也无法避免纠纷,老人最好还是走正常的婚姻道路,或者说“协议再婚”的道路。

至于老人们普遍担心的财产问题,建议通过“婚前财产约定”和“财产公证”等法律手段加以解决,比如再婚老人可约定婚前的财产为个人所有。婚后的退休金等财产为夫妻共有,或者婚后双方财产、收人所得仍然归各自所有,等等。

再具体点说,从养老需求、感情的角度出发,为避免老人再婚带来的麻烦,可在婚前签一个协议,将财产、与子女的关系、双方的养老、生病如何护理、婚后财产如何分配等等问题写明白,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协商处理。

老人之间还可以先“试婚”,比如搭伴生活一年左右,等到两人脾气习性摸清了,觉得有信心长期生活在一起了,再来个“协议结婚”。既符合现实,又可以保护双方的利益。

另一方面,从女子的角度来看,让单身老人的晚年不再冷清,让老年人走出孤独的阴影,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做儿女的责任。

老人再婚或者“搭伴养老”。是尊重老人权利的一种表现,也是老人晚年情感的一种归依,我们做儿女的无论如何都应支持,并且身体力行地帮老人创造这种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情投意合的老人相互扶持。共度晚年。

当然,再婚或“搭伴养老”的老人也要保持心态平和,多注重对方的人品,少贪图对方的家产,别让美好的黄昏恋变了味,就一定能找到“与子携老”的老来伴。

上一篇:别让“停售”险种迷了眼 下一篇:年过半百“丁克”夫妇如何打理150万动迁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