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伴”度晚年

时间:2022-06-05 02:49:35

当老去的那一天,天冷时有人添衣,下雨时有人撑伞,闲暇时有人陪你聊天……每个老人都渴望有个伴陪自己度过人生的黄昏。笔者周围不少单身老人过上了“搭伴”生活,他们相互照顾、彼此慰藉。他们并不太在乎物质上的追求,更在意情感慰藉。

为何老人愿意“搭伴”生活,“搭伴”温馨生活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隐患,到底如何才能让老人既维护合法权益,又生活得愉快?

家住重庆沙坪坝区模范村的老李今年75岁,妻子10多年前因病去世。如今,老李与老邻居“搭伴”生活,两人住在一起,相互照顾,形影不离。

看电影送礼物

老人“搭伴”过日子

每天老李都会牵着“老伴”外出买菜、散步;周末两个老人还会到三峡广场看场电影,服务员都认识他们,免费送爆米花给他们;每到节日,李爷爷还会买丝巾、杯子等小礼物送给“老伴”。

对现在的“搭伴”生活,老李感到“很幸福,但压力很大”。“曾有人在背后说我老不正经,70多岁了还找老太婆耍朋友。”老李说,他与现在的“老伴”在一起,并不是想在物质上有任何追求,而只是不想一个人孤单的生活。一次他生病了,“老伴”每天都挤公交车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医院,让他感动不已。“我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这样会给对方增加生活的信心。”

养老院结伴

拌嘴几天又和好重庆沙坪坝新桥的老曾85岁,老伴前几年去世,由于儿女都在外忙,老曾觉得独自在家很孤单寂寞。

两年前,他到了歌乐山一家老人院生活。在老人院,老曾遇到了同样丧偶、比他小10岁的张婆婆。由于以前是同一工厂的职工,两人一见如故,很谈得来。张婆婆很会照顾老曾,洗衣做饭样样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在“搭伴”生活中,两个老人常因袜子乱放、忘记关灯等琐事拌嘴。有时拌嘴后,老曾就嚷着要回家住,但没过多久他就又忘了。“其实老来伴就是找个人拌嘴,这样生活才有意思。”老曾说,常常争吵,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反而更加离不开对方。

老人黄昏恋

子女观点不一

据重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老人达560余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左右。其中,65岁以上老人有300多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71万余人。市老龄委宣教处处长阎俐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无偶老人黄昏恋已成为普遍现象。

老人“搭伴”生活,更多希望得到感情上的慰藉,但想修成正果,往往比较难。

在调查中,赞同老人“搭伴”的子女占了一半。“妈妈都75岁了,身体多病,借个伴儿生活就够了。”42岁的易先生表示,他母亲与现在的“老伴”认识不到半年,对方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房屋,不稳定。但是妈还是愿意跟他做伴。

“我希望外公找个伴,家里热闹点好。”家住南岸区的邓小姐说,她外公已78岁,现在与60多岁的保姆住在一起。自从有了伴,外公变得开朗豁达起来,“过年过节时,外公从不给自己的孙孙发压岁钱,但保姆的孙子来看外公时,他拿了100元红包。”

沙坪坝区模范村的老李说,一个人生活太孤单了,子女们每天要忙工作、照顾孩子,不可能一天到晚陪他。找个伴可以说说话、聊聊天,现在感觉时间都过得快了。

少年夫妻老来伴

老伴的爱难替代

“老人就如同小孩子,在生活中未必需要多少物质,他比年轻人更需要心理上的一种安定感和安全感,而这种情感的依靠和寄托未必是孩子能给的。”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婚恋情感专家周小燕表示,子女的关心不能替代老伴的爱和照顾,所以当父母有意找伴时,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何况现在社会压力那么大,年轻人都忙着奋斗,能真正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很有限。因此,“搭伴”度过晚年是为了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中国有句俗话“少年夫妻老来伴”,这样的养老方式正好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人到了老年后,由于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逐渐只剩下养老需求。老人搭伴生活是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对老人来说,不仅找到伴侣,而且精神上有了寄托,关系也并不复杂。

周小燕认为,社会开始包容、理解、接纳老人找老伴儿的行为,因此老人也要放宽心态。对待感情要真诚,真爱对方。如果感情破裂,好聚好散,千万不要为“搭伴”伤心伤身,更应豁达一点。

不过,周小燕提醒说,对待找老伴儿也应有必要的谨慎,对于不知根知底的人还是要有防范心理。

提醒

“搭伴”生活双方权益没保障沙坪坝区法院民一庭庭长王东友介绍,同居关系的双方权益没有保障。老年人同居生活期间的财产尤其复杂,涉及到与前配偶共有财产以及双方子女的财产,也包括双方个人财产和共同生活期间的财产。

王东友表示,一旦出现纠纷,很难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是婚姻关系,婚后取得的财产,除特别约定外一般是共同的;如果是同居关系则需证明财产是共同的,举证要复杂很多。

王东友说,如需维护自身权利,可在婚前做财产公正,至于婚后财产有特殊性的也可约定。至于子女是否有义务赡养父母婚后另一半,要看子女与其是否构成继父母、继子女的关系,双方是否形成了抚养关系,如果构成则需要赡养,反之则无法尽赡养义务。

老人“搭伴”生活

达成协议少麻烦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婚恋情感专家周小燕分析,这部分老人的子女大都已到中年,在家中各项事务中占有主导地位。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子女害怕其继承财产有流失,或者老人的钱财被“忽悠”走,给老人再婚一些阻力。

“老人有立遗嘱和赠予的权利,如果谈婚论嫁,或多或少老人也会为另一半考虑,这是许多子女担心的问题。”45岁的程女士说。

此外,子女还因赡养的问题而有所顾虑,比如老人再婚后,是否需要多赡养―个人,增加赡养的负担。

如何处理好老人“搭伴”带来的问题?

周小燕提出,这要老人与子女两方来解决,首先,老人要学会把握幸福,在“搭伴”前要了解彼此的脾气、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态度。要懂得彼此尊重,有问题及时说出来,不要乱发脾气。老年人在“搭伴”前先在今后的生活、财产等方面达成约定或协议,有助于减少和杜绝隐患和纷争。

其次,子女应当满足老人们“重新组合”的心愿,使他们在经历人生风雨之后能得到精神慰藉和愉悦。应当多理解父母的行为,支持他们情感需求,不应只是在物质上赡养父母,还需要更多的精神赡养。

再次,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应多为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便利,解决老人心中的疑惑。例如,可开展黄昏恋的相关咨询,普及法律知识,调解子女关系等,正确引导老人的黄昏恋观。

上一篇:丽江的山水风情 下一篇:“月光族”老人正确理财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