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推法治疗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

时间:2022-10-09 11:55:51

牵推法治疗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牵推法

[中图分类号]R6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11-01

肩关节是全身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部位之一,临床中有部分肩关节脱位的疾患却是难以复位。我科自2005年至2010年8月份运用牵推法治疗4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0至50岁,平均年龄在38岁,全是男性。其中习惯性脱位12例,第一次伤36例;左肩30例,右肩18例;喙突下脱位26例,盂下脱位14例,锁骨下脱位8例。病人来源外院及本院西医骨科,复位不成功,到本科治疗。这些受伤疾患,x线检查对诊断肩脱位是非常重要的,明确诊断,以便选择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复位前后均无血管、神经、肱骨外科颈、肱骨大结节损伤现象。

2、复位方法

肩关节脱位,尽可能争取早期手法复位,患者坐靠背椅,伤侧肩腋下放置于固定好悬吊活动单杠,4cm粗钢管上垫枕做支点。伤侧肩臀部离座椅3cm左右,这个距离是自牵引坠顶力段,可自行随身体移动调整,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术者站在患侧,若是左肩关节脱位,术者右手持患者左肱骨髁上斜45°向下拔伸,左手持前臂手腕向下牵拉,并让患者上身徐徐下坠牵顶托肱骨头,持续3至5分钟后慢慢摇转,逐渐屈肘掌臂至下而上斜穿右上腹部。然后术者左手移到肱骨头拇指用力推挤(锁骨下脱位用力横向外斜下推挤肱骨头;喙突下脱位横向外推挤肱骨头;盂下脱位向外斜上推挤肱骨头)。右手外旋肘部,闻肌腱吱吱声移动,突弹响复位。此刻伤肩轻松,“方肩”畸形消失,肩外形丰满圆隆,双肩对称活动可。伤肩帖敷筋骨跌打消肿止痛中草药膏,腋下放置棉垫包扎,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于胸前。两天换药一次,观察伤肩及腋下情况;习惯性脱位固定一周后可活动锻炼;第一次新伤固定二周后可活动锻炼伤肢。

3、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关节结构正常,合并之骨折愈合,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关节结构正常,合并之骨折接近愈合,肩关节功能受限在40°以内。未愈:脱位未复位,症状无改善,功能障碍。经治疗复位一次成功,半年内都进行随访,只有一例再次损伤来复位治愈。

4、讨论

4.1 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原因①中青年男性伤者肌肉都较发达健壮,脱位后因疼痛引起肌肉收缩拮抗术者复位。②肱骨头前脱位时关节囊受损伤,引起肱二头肌腱自结节沟内滑向外侧,卡到肱骨头的后方。故影响对肱骨头的常规复位。③反复损伤脱位形成囊腔,肱骨头脱到囊腔内,被卡压住难以复位。

4.2 长期以来,临床上对治疗肩关节脱位,历代总结的拔伸足蹬法、椅背整复法、拔伸托入法、膝顶推挤法其实质均与对抗牵引为整复特点。笔者对难复位患者无须麻醉及助手以扛托一人牵推手法整复,利用杠杆原理,四两拔千斤,借助巧力轻柔无痛苦,患者配合,术者拔伸,旋转推挤肱骨头顺势回到囊腔原位。医患同心协力,共同完成肩关节复位,无医源性损伤。整复后帖敷中草药膏以舒筋活血,消肿止痛,在短期内固定静养,即可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322

[2]王文义,四肢关节脱位[M].广西科技出版社,1996,(1):27-3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9

[4]郑家名,非牵引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J].中国骨伤2001,14(8):464

[5]姚金星,任广铁,魏强,等,握拳法治疗肩关节脱位[J].中国骨伤,2010,23(8):636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