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09 11:26:22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微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从事计算机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贯采用理论课堂加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难以系统深入的进行学习。

关键词:激机组装与维护 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2-0038-02

1 什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1)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2)认识过程的同步性;(3)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2 为什么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时,缺乏直观的操作展示,以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一方面由于时间上滞后,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忘记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师资和实践课时的限制,实践教师讲授内容过少,因此学生往往没有掌握技能操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最终致使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不能学以致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信息的传递上具有同步性,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相互印证。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同一性。

3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

3,1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设置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的设置,要在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将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理实结合,讲练结合。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考虑课程的性质,即哪些课程是一体化课程,哪些课程是以理论讲解为主的基础课,哪些课程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课。只有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才可针对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来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微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重点突出学生的操作和应用技能,将其设置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效果会更佳。

3,2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确定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将实际工作所用知识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了整合、序化,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全过程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根据项目任务书或企业相关方案,配置、安装和调试微型计算机,达到预定指标;(2)看懂中英文微型计算机硬软件使用说明书;(3)能处理微型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

教学内容:(1)微型计算机外观和部件识别;(2)微型计算机体系与软硬件结构;(3)微机主要部件的基本原理、组成、参数、选用及发展动态;(4)微机外部设备的基本原理、组成、参数、选用及发展动态;(5)微机的硬件组装和加电自检;(6)微机CMOS参数设置;……

3,3充分利用教学设施,项目化设计学习情境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是教学场地的一体化。要有与专业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配备2个实验实训室,分别承担硬件识别、组装和软件安装与调试,利用实训室的良好环境氛围代替原有教室的单一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并在情境中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微机组装与维护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1: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微机配置方案(12学时);

子情境1:微机部件识别(主机和外设)(6学时);

子情境2:微机部件选购(6学时);

学习情境2: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微机装配服务(14学时);

子情境1:微机部件组装(主机和外设)(6学时):

子情境2:微机COMS参数设置(4学时);

子情境3:微机硬盘分区格式化(4学时)……

3,4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精选教材内容和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下面具体通过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硬件组装来具体说明一体化教学过程。

首先由学生自己观察计算机硬件的外观和内部组成概况,让学生有个感性的初步认识,并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记录学生自己的疑问:其次由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并配合演示操作,先简后难,提出在操作应用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如CPU的安装、主板信号线的插接等;接着让学生自行操作和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次操作完成后,讲解并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同时指出正确的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再次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同时参与到学生的训练和讨论中。及时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往此反复,学生就更加深入的掌握了该环节的操作技能。最后,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再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紧密结合。总之,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4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问题与思考

4,1教学设施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保障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一体化场所,这就对教学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表现在设备的质量上,还表现在设备的数量上,这成了一体化教学难以开展的瓶颈之一。

4,2教学质量评价是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促进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应注意通过平时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作业,学习任务等综合评价学生,注重关键能力方面的考核,评价不注重学生的最后成绩,而是引导学生注意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应该做什么,重在促进学生工作技能和工作品质的共同提高。

5 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上一篇:学分制下高校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电子装置的可靠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