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09 11:06:04

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问题探讨

摘要: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它即保证了建筑物的质量,还可以不断的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所以,我们要加大它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1或DS05),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

1.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记录。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1.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向、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0-15米(砌体结构6-10米)或每隔2-3根柱基上设点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1.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 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

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1.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1.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我们在菜园街怡和优盘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二等水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往返较差 、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h=∑a-∑b≤l√n―n表示测站数。(或h=∑a-∑b≤1.0√L―, 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 : ≤30m (3)前后视距差 : ≤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

1.7数据要真实可靠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2.1特有的属性,合理地建立个沉降观测网是十分重要的

日前,水准观测点的选择需要遵守观测点规划的合理性、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必须严格控制在观测点总体布局之内等条件,从而形成观测回路,保证水准控制网络的建立。

2.2确定合理的沉降观测路线

高层建筑施工之前,施工技术人员需要针对建筑物的特性和建筑周边的环境设置好图纸,构思好线路,从而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实践证明,事先设计好沉降观测的路线,确定合理的沉降观测点对于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非常重要在建筑控制范围和实际沉降点之间建立起确切的观测路线,标记好水准点的位置对于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来说是开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3沉降观测的现场实际操作

我们知道,任何项技能都需要应用于实际,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才能达到双倍效果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也样,它需要施工人员在高层建筑中的实际操作,并且要求他们能够把现场实际操作结果上升为理论,方便未来观测技术的发展当然,随着高层建筑的施工,建筑物由地表转移到了高空,这就需要实施人员根据现场实际状况将临时观测点移放到水久性观测点上,并安排好观测点保护工作,以使保证沉降观测点的准确、无损坏性。

2.4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测量。

(2)在雨季前后要连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有没有变动。

(3)成像稳定、清晰时才能读数。

(4)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5)前后视观测用同水平尺最好。

(6)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l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7)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呵成。

(8)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善本一致。

3、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

首先,沉降观测的精度问题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严格,施工单位在观测时的随意性较大,精度大小直接关系着沉降观测的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小能太高也小能太低,要合理适宜,满足工程的需要既小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对于般高层及重要的建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各(高级水准仪、钢合金尺等)士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人率倍数较人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

其次,在沉降观测时,仔细观测时间值和沉降量的关系曲线,不能是下行的单边光滑曲线,应是种起伏状曲线。

4、探讨两个问题

4.1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

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朗,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4.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问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

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1)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2)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量。

结语: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沉降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筑施工提供相应的数据作为参考,而且还作用于建筑质量的监测。 所以沉降观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地位是非常高的。

参考文献:

[1]张凡锋,曾庆华.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设计及其变形分析[J]. 科技与创新,2014,19:70+74.

[2]郑之宏. 浅谈建筑工程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4,18:87.

[3]冯社鸣. 高层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250.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探讨 下一篇: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江开放空间的空间与场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