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气候趋向研讨

时间:2022-10-09 10:33:51

暴雨气候趋向研讨

作者:张瑞光张银意祁欣孙克渠钱飞单位:连云港市气象局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

暴雨极值分析

表2是各站1971—2008年各月暴雨极值,各站的日降水暴雨极值大多出现在8月或9月,都超过了200mm/d;有5个站超过了250mm/d出现特大暴雨,没有出现特大暴雨的是赣榆、东海;西连岛站极值最大,达到432.2mm/d,地理位置看,西部、北部机制偏小,东部、南部极值偏大。各站比较,4月南部灌云暴雨极值最大,5、7、10月北部赣榆暴雨极值最大,6月中部新浦暴雨极值最大,8、11月东部燕尾港暴雨极值最大,9月东部西连岛暴雨极值最大。

天气影响系统分型

定义连云港全市6个或以上观测站同时出现暴雨,为区域性暴雨过程,从1971—2008年,共出现34次。因其中5次个例天气图资料不完整,本文分析29次个例(如表3)。29次个例中,发生在6月和10月各一次,7月有14次,8月有9次,9月有4次,就是说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7、8月份,约占总数的79%。由表3可知,虽然形成连云港市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在500hPa、700hPa和地面上不完全相同,但上下层之间确有一定的关联。

为得出暴雨天气系统分型的清晰概念,兹以500hPa天气图上天气影响系统为主,结合中低层的相应形势特征及暴雨成因,分为4种类型,同时给出4种类型的典型个例如图2所示。

(1)台风减弱型:向北移动影响本地的台风减弱系统,包含台风减弱成为低压或其倒槽的影响。系统以偏东风携带水汽吹向本地,与西北来的低槽携带的弱冷空气相遇,有利于产生暴雨天气(图2a)。

(2)低压型:向东移经本地的低压系统,东移的低压,系统深厚,其向西南伸展的低槽前有西南气流向本地输送水汽,有利于产生暴雨天气(图2b)。

(3)横切变型:本地附近的横切变系统,这种系统或是东移斜槽的遗留,或是与低压相连的向东伸展的低槽,700hPa对应横切变或低压扰动,以及西南暖湿气流的配置,有利于产生暴雨天气(图2c)。

(4)低槽型:移经本地的低槽系统。包含东移低压的斜槽摆下或东移的低槽。700hPa对应低压或切变系统,以及西南暖湿气流的配置,有利于产生暴雨天气(图2d)。

高空天气影响系统的4种类型,各类型出现的次数相差不大。台风减弱型出现8次;低压型出现7次;横切变型出现6次;低槽型出现8次。

结论

(1)连云港市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6—9月,7和8月次数最多,占总数79%,特大暴雨的极值出现在西连岛站。暴雨日数趋于增多且趋势比较明显,10a增加1次左右(2)连云港市区域性暴雨天气,高空影响系统分为4种类型:台风减弱类型、低压类型、横槽类型、低槽类型,各类型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上一篇:高山积雪波动趋向探索 下一篇:监测数据对雷击危害评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