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中教研室教学资料的整理与管理

时间:2022-10-09 08:33:35

信息化教学中教研室教学资料的整理与管理

摘 要: 教学资料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教学信息的集中与反应,而且对于科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教学资料管理带来了冲击,对进一步开展教学资料的整理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满足教学资料存储与使用的双效功能,以及信息化教学所带来的变化,教学资料的管理应当从制度、设备,以及人员方面进行建设。

关键词: 教研室教学资料 信息化教学 整理与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学管理是否到位,能否很好地服务于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料管理工作的完善程度,[1]教学资料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教学信息的集中与反应,而且对于科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作为高校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则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情况。因此,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对教研室教学资料的整理与管理进行讨论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学资料包含的内容

教学资料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纪实性资料,它客观记录并反映了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问题,按照教学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教学资料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总体规划类

教研室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的安排与规划,更少不了及时的总结与反馈,该类资料主要包括学年教学规划、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工作量统计、学期教材选用情况统计、学期教学总结、教学师资情况等。

1.2课程实施类

这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模块,该类资料项目繁多、内容丰富,贯穿着一门课程的教学始终,为保证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其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报告、教学日历、教学答疑安排、课程教学的教案与幻灯、课程考核方案、实践课实施计划与安排、实践课考核材料、理论考试试卷等。

1.3教学控制类

教学控制可以说是教学过程的次生环节,但其作用不容小觑,它是保障教学过程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该类资料主要包括预试讲记录、集体备课记录、听查课记录、教学反馈信息、成绩分析报告、课程总结报告等。此外,在教学实施类的部分材料中也会涉及一些教学控制的内容,比如在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教案、课程考核方案中教学组长或者教研室主任对其的审阅指导意见等。

1.4多媒体音像类

该类教学资料指的是脱离文字形式而存在,以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为载体的资料。这类教学资料的数量正随着教学信息化,以及制作和传播手段的不断现代化而逐年增加,目前主要包括电子教案、电子幻灯、教学课件、教学相关音频与视频、数码照片,等等。

2.教学资料的整理与管理

传统意义上,教学资料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资料的收集与档案的留存,伴随着教学管理工作的日益规范与不断深入,教学资料的作用也逐渐扩展到查看、使用等多种开放性领域。为应对教学资料的留存性与开放并存的要求,以及适应教学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教学资料的整理与管理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原则

为实现教学资料的作用,其整理与管理必须做到及时、全面与规范。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收集资料。作为教学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资料的收集必须及时,以免发生资料损坏或丢失造成的收集障碍。此外,教学资料能在多大范围内反映教学过程、指导教学改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料的完整性如何,即要强调教学资料的全面性。而教学资料管理的规范,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资料的保存、查看,以及使用。

2.2措施

在教学资料整理与管理的过程中,要达到及时性、全面性、规范性与安全性,不仅需要教学管理制度的配套和管理设备的保障,更需要教研室全体人员思想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

2.2.1建立健全教学资料管理制度

教学过程的日益细化、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逐渐扩大,教学资料的整理与管理工作也日益艰巨,为适应现代教学快速变化带来的发展,教学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学资料管理制度,就是根据工作的实践经验,将教学资料工作的全部内容程序化,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对其中一些重要方面,建立规章,形成制度,[2]从而规范教学资料管理的内容与程序,为教学资料的系统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制定资料工作规范、制度的目的是提高资料借阅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因此,要将这“三性”在条文中充分体现出来。[3,4]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不断修订和完善,使教学资料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统一化,真正达到教学资料存档完整与使用便利的双效成果。

2.2.2更新完善教学资料管理设备

传统意义上的资料管理停留在纸质文档的保存,以及传统的手工操作,而随着信息化教学建设的不断加强,对教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新的教学资料形式,如电子教案、电子幻灯、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学电子文档、教学音视频资料,等等,应当积极开辟电子档案的存储途径,并建设有自己特色的资料管理系统和现代化的查询系统,[5]依托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此外,新介质资料的存储与使用形式对资料管理的软、硬件环境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对于教学资料管理的设备建设,也应当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新要求,并保证资料存储与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3巩固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与能力

在强调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与管理设施更新的同时,信息化教学对资料管理员的能力与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范围很广且复杂多变,他不只是完成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还需要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主动做好资料分类等各种工作,并处理很多不确定的事情,以解决教学资料管理规范化的问题,从而积极地为教学科研服务。[6]因此,不仅仅需要资料管理员具有更高的责任感,随时了解并掌握教研室教学动态,注意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教学资料,为此,可以加强资料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培训,从思想上强化安全与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做到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与此同时,作为教学资料的来源,各位教员的积极配合必不可少,不仅需要各位教员提高对教学资料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对相关教学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同时还应当对教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明确教学资料的范围,以及教学资料的规范与要求,从而使上报资料全面、保质。

电子档案日益增多是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新现象,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能熟练处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更是当务之急。各教学单位一方面要重视吸纳专业型的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对此类人才可以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就基本能够达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抽调一批学历达到一定水平且热爱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迅速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解决电子档案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从而促进高校教学资料管理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层次及专业素质不断提高。[7]

参考文献:

[1]孟凡,张涛.系部教学资料室的建设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0,(7):213-214.

[2]吴霓.对高校教学资料管理的思考[J].企业家天下,2009,(7):131-132.

[3]邱红鹰,汪武锋.浅议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36):14792-14793.

[4]吴霓.对高校教学资料管理的思考[J].企业家天下,2009,(7):131-132.

[5]王亚冬.高校教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131.

[6]吴霓.对高校教学资料管理的思考[J].企业家天下,2009,(7):131-132.

[7]王亚冬.高校教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131.

上一篇:论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效应 下一篇: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