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时间:2022-10-09 07:57:02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欲速则不达”,同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教育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孩子的成长是一系列过程,他们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一个孩子,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

比如说,一个孩子非常喜欢上网,一有时间就会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对于这种现象,家长们往往会采取强行管制的办法,严格监视他,不让他去。可是一旦孩子脱离了家长的监管,他一定找机会再去上网玩游戏。或者他会绞尽脑汁想办法去玩,比如去同学家玩,利用补课时间玩,甚至说谎……其实,要改变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绝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约束强迫。因为,事实上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是受控于内在的心理支配和情感体验的。

科学证明,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一般需要21天,巩固这个习惯至少需要3个月,而且要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也就是说,不仅要从内心改变,同时还要找一个新的行为来替代旧的习惯。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用学习去替代孩子上网这个行为,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等。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行为让父母非常担心,因为他玩网络游戏导致了父母无休止地争吵、彼此埋怨。妈妈经常以泪洗面;爸爸白天工作精神恍惚;体弱的奶奶深夜冒着严寒去网吧找人。他的行为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痛苦。难道这就是对家人爱的回报吗?把这些痛苦和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让他从情感上产生内疚心理而远离这种行为。当家长们做了这些行为之后是不是孩子马上就会停止上网呢?答案是:不一定。也许孩子还会去上网、玩游戏,但是很可能他在网吧门前徘徊了三四次,为自己的行为与情感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快乐感觉。这时家长从表面上没有看到孩子的行为改变,但是孩子的内心里已经改变了。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将可能彻底不能改变他们。正确的做法是持续地不停地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灌输,或是指引他接受新的行为,帮他找到快乐,也只有这样,才会彻底地改变以前的坏习惯。

因此,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是需要家长有绝对的耐心、恒心和智慧的。一定要切忌急功近利的心态。当然,耐心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积极地应对,做更详细的工作寻求最合理的方法。

上一篇:公平等 第12期 下一篇:怎样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