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9 07:48:25

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针对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蜂窝、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等常见质量问题,本文分析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成因,并给出具体施工指导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问题分析防治

随着公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及公路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桥梁结构在公路总里程中占得比例越来越高,在部分沿海及跨海公路建设项目中,桥梁结构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达99%~100%。为了全面提高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必须加强防治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本文针对公路桥梁结构的特点,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并给出具体防治措施。

1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1.1裂缝

裂缝是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是长期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技术难题。常见的裂缝成因如下:

1.1.1. 塑性收缩裂缝

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1.1.2. 干燥收缩裂缝

发生干燥收缩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因此在构件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干缩裂缝。

1.2蜂窝

蜂窝即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它往往出现在钢筋最密集处或混凝土难以捣实的部位。蜂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⑶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置串筒施工,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⑷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 或振捣时间不够;

⑸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3麻面

麻面即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麻面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

⑴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⑵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⑶模板拼缝不严,出现局部漏浆;

⑷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4露筋

露筋是拆模后混凝土内部主筋、箍筋局部在结构构件表面的现象。露筋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

⑴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⑵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

⑶钢筋保护层太小,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严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⑷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联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1.5孔洞

孔洞是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的现象。孔洞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

⑴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⑵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⑶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⑷混凝土内掉入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1.6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强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造成返工和质量事故。强度波动过大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

⑴原材料质量低劣,水泥没有质量保证书,进场后没有复试,随意用低劣水泥配置混凝土,有的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

⑵配合比不正确。不根据实际情况做配比试验,常套用资料、书本、定额上的配合比,是造成混凝土强度波动大的原因之一;

⑶虽有正确的配合比,但搅拌混凝土时不按配合比规定计量,加上用水量失控,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⑷在制作检测混凝土强度试块时弄虚作假,造成试块强度与实际强度误差较大。

组合箱梁预制混凝土裂缝

预制组合箱梁混凝土出现裂缝常见的原因如下:

⑴ 预制梁顶板浇筑后浮浆较多,二次收面抹压不及时;

⑵ 顶板开始养生的时间偏晚;

⑶ 内模拆模的时机把握不合理,存在过早拆模问题;

⑷ 预制梁浇筑施工完成,混凝土初凝顶板养护过程中,存在踩踏扰动钢筋、混凝土行为;

⑸ 洒水与覆盖等养护措施不到位;

⑹ 问题梁浇筑及养护阶段气温变化很大,温度梯度过大;

1.8预应力结构施工混凝土裂缝

主要出现在端块锚下应力区。锚头局部应力由泊松效应产生横向环状拉应力,拉应力可以导致开裂,其程度与钢束张拉力、混凝土强度、锚下强度、锚下螺旋筋的配置及其强度、端部横向竖向普通钢筋有关。其次,在临近构件上产生的裂缝,如在张拉端边梁上出现的垂直裂缝及在板面出现的斜向裂缝。这是由于预应力张拉后,在应力传递或次应力作用下产生的。

1.9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通病

⑴ 孔道中的游离水在低温冻胀后,沿预应力孔道方向出现裂缝,如果此游离水不被排除则裂缝会越来越大,裂缝的存在增加了混凝土的渗透性,使预应力筋产生锈蚀;另外,预应力钢筋腐蚀后.腐蚀产物体积膨胀,又会进一步加剧顺筋裂缝的扩展。

⑵ 预应力筋无水泥浆包裹,直接与孔道中水接触,发生电化腐蚀。

⑶ 预应力孔道设计空隙狭窄,水泥浆不易压入;设计孔道曲线长,曲折点多;

⑷ 孔道堵塞压浆困难。由于预留孔道不畅通,有异物堵塞以及波纹管不合格(孔道变形或有偏孔、颈缩孔现象、密封不好、环刚度不够)、接缝不严密出现漏浆现象;

⑸ 压浆孔、排气孔堵塞。若锚垫板与模板之间有空隙,浇注混凝土时的水泥浆易堵塞压浆孔,另外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排气孔管与波纹管脱离.使排气管堵塞;

⑹ 未设排气孔或排气孔设置的位置不理想,造成孔道窝气。预留管道过长时排气管应设在最高点;

⑺ 封锚不严,无法达到压浆荷载;

2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可以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消除这些质量问题,以保证工程质量。

2.1裂缝的防治措施

⑴配置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组成材料的质量,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选用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选用合适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剂;

⑵认真优选配合比,在确保规定强度等级外,要满足施工要求的稠度,按配合比规定认真计量,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

⑶正确掌握混凝土振捣技艺;不宜多振、不要少振和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⑷在夏季高温、湿度低或风速大的环境中施工,混凝土浇筑后的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使其保持湿润不少于7天。一般可采用喷洒养护液、塑料薄膜覆盖、蓄水养护等方法。

2.2蜂窝的防治措施

⑴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确保计量准确;

⑵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和过振现象;

⑶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⑷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2cm水泥砂浆。

2.3麻面的防治措施

⑴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⑵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

⑶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4露筋的防治措施

⑴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离析;

⑵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

⑶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5孔洞的防治措施

⑴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

⑵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6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的防治措施

⑴配置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规定;

⑵严格施工管理,确保每盘的计量准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并且计量设备要校核准确;

⑶施工中要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⑷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并在同盘混凝土中一次取样制作3个试件,标准养护28d,检测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构件强度的依据。

2.7组合箱梁预制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⑴ 加强对预制梁场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由技术人员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保证每道工序的无缝衔接;

⑵ 预制梁顶板浇筑后,及时收浆,清除浮浆,并进行拉毛处理;

⑶ 当一片梁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严禁在梁上作业,控制相邻台座进行施工;

⑷ 内模拆除时机由技术人员与作业班组长共同确定,严禁过早拆模;

⑸ 预制梁浇筑完成后,推荐早期及时养护。采用双层土工布覆盖(或塑料薄膜加土工布),顶面及时洒水养生,侧面采用养护剂养生;

⑹ 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当温差变化较大时,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

2.8预应力结构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预应力张拉顺序要合理,应遵循对称的张拉原则,尽量避免构件产生扭转、侧弯、结构变位和超应力。对张拉端、锚固端、横隔墙等钢筋密集区域,应加强混凝土振捣,确保锚下混凝土振捣密实。

2.9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⑴ 严格控制水泥净浆的质量。浆体搅拌时,水、水泥和外加剂的用量都必须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控制,拌制时严禁采用增加水的办法来增加其流动性。搅拌好的浆体每次应全部卸尽,在浆体全部卸出之前,不得投入未拌和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⑵ 做好管道的密封措施。封锚时,先用水泥砂浆填封夹片与钢绞线间的小缝隙,再用水泥砂浆将夹片及外露的钢绞线全部包裹。为确保水泥砂浆不掉落及养护期间不开裂,在水泥封锚后,要用双层塑料薄膜密封并绑扎固定在锚具上。锚垫板表面应清洁平整,在保护罩底面与橡胶密封圈表面均涂一层玻璃胶,装上橡胶密封圈,将保护罩与锚垫板上的安装孔对正,用螺栓拧紧。对于可能漏气的地方,采用玻璃胶及密封生料进行密封。整个连通管路的气密性必须认真检查,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⑶ 在压浆前若发现管道内残留有水份或脏物的话,应采用高压风将残留物排除。注浆中途发生故障不能连续一次灌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处理完毕后再重新注浆。

⑷ 在波纹管各个峰顶埋设排气管。在试抽真空之前,用木塞将其塞紧,在持压过程中,从低到高逐一打开排气管,可排出各管顶可能残余的空气及从浆体泌出的水,保证管道内浆体的饱满。

⑸ 压浆时温度以5~30℃为宜。夏天气温较高时,可在晚上气温符合要求时进行。

⑹ 压浆完毕后,压浆阀及排气阀必须待浆体基本失去流动后才能拆除(一般在压浆后45~60min),拆除后,开口用木塞塞紧。

3 结语

包括裂缝、蜂窝、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在内的各种质量问题,都可以在施工前进行预防,施工后进行治理。但混凝土的质量问题的防治的重点在于防,因此在施工管理中还应建立防范混凝土质量问题的长效监管机制,重视原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规范及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上一篇: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溶岩强烈发育地质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