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时间:2022-10-09 07:43:12

浅析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工具,信息素养也成为当前及未来社会成员的必备素养。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信息社会文化传承和创造的重要载体,它产生的教育意义、课程价值、工具性和独立性等等,都可以与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相比拟,由于当前我国整个教育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而整合又是课程建设的大势所趋,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方面也就成为天然的承担者之一。

【关键词】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39-01

一、课程整合的内涵

课程整合本来是舶来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受时空分隔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比如:课程整合是使学习计划中分化出来的各个部分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的整体化课程。

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课程整合做出了较为合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课程整合概念的如下内涵:空间结构:课程整合的层次性,课程整合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整合。时间结构:课程整合的发展性,课程整合是“整合―分化―整合”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文化内涵:课程整合的文化价值内核,从本质上说,课程即是文化的课程化,又是一种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即课程文化,课程整合就是围绕一个共同的课程文化价值内核统摄各种课程要素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课程整合已成为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课程与课程之间因素整合日益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不仅在于密切了课程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于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1.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不是相互孤立的关系,传统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孤立和缺乏整合的状况必然要打破,这不仅是社会需要在课程发展上的影射,更重要的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与素质培养是两个层次的问题,课程设置上的分立只是为了实际操作和管理上的方便,并不意味着对人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完全分开来培养。因此,不论是在课程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

2.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等于两者的综合。课程整合不等于课程的综合,不是课程要素特别是课程内容的增加或减少。那么,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也不是这样一种外部的综合关系。

3.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是课程的兼并。课程整合观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并非相互兼并,而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从课程文化价值的角度看,信息技术整合于其他课程所产生的文化教育价值,也仅仅是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一部分,而不能代表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全部价值。信息技术课程所携带的文化教育价值部分是独特的、丰富的和不可替代的,这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信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系统培养等方面。

三、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视野中的课程整合策略,就是要站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发展的角度,通过课程整合打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生态环境。当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阵地在其他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的同时,要坚持其他课程的教师才是课程整合的主力军,为其他课程的教师进行课程整合提供支持,如理论指导和技能培训等。

1.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其他课程建立外生态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信息素养的培养才能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但是信息素养的培养既不可能仅仅在信息技术课程里完成,也不能在任何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只能是阶段性的“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其他课程,依靠其他课程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阵地,从而激发学科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

2.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体整合其他课程要素建立内生态

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就是要以信息素养为主线,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机融入其他的教育要素,这包括其他学科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等等,从而丰富其内在的养料,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环境,防止课程的枯燥。

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体进行课程整合的若干建议:第一在课程目标上:要实现信息素养与其他课程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技术与人文、课程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在对其他课程要素的自然而流畅的使用,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融合。第二在课程内容上: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要素和社会文化的联系与整合。注意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寻找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最佳切入点;增加信息表达与交流、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意识与其他课程要素的整合;强调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相关问题。第三在课程资源上: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育场所,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料。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一切教学的资源都应成为学生的资源。第四在教学环境上:要整合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环境,营造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气氛。通过整合创建综合的校园信息文化环境,打造一个方便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平台和用它们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开展合作的应用气氛。第五在师生角色上:要厘清角色、融洽关系、重新建构、有机整合。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内容和信息环境的设计者,转变为信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转变为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者。第六在教学评价上: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评价的过程、整体性和多元化。将新技术纳入到课程教学评价之中,可以改变教学评价的守旧现状,更新人们的教学评价理念,进而推动整个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也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在整合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互补,相互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中提升自我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新课程中的课程整合的理论和策略,语文建设,2002.3

[2]金民卿,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评价,哲学动态,1999.10

[3]徐玉珍,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2002.4

上一篇:探索如何建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下一篇:新课改中教师如何构建优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