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血60例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09 07:36:33

拔牙后出血60例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8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3 - 72 - 02

拔牙后出血是口腔科门诊常见急症和并发症之一。虽然多数拔牙后出血对机体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但对患者心理及精神上带来痛苦和恐惧,个别出血较多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探讨拔牙后出血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科门自2008年以来的门诊和急诊诊治的60例拔牙后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1 临床资料

60例拔牙后出血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60例中第3磨牙20例,占33.3%;第2磨牙12例,占20%;第1磨牙17例,占28.3%;前磨牙9例,占15%;前牙2例,占3.34%。磨牙明显高于前磨牙和前牙,上颌牙24例占40%,下颌牙36例占60%。局部组织损伤出血者共57 例占95%,全身原因出血者3例占5%。

2 出血原因

2.1 局部因素拔牙后出血多由局部因素所致,共57例占95%,牙龈撕裂伤27例占45%,多见于后牙近中及远中龈分离不当,特别是下颌第三磨牙倾斜或低位阻生者,在牙周韧带附着处将牙龈撕裂而引起术后出血。术后感染3例占5%,牙槽窝内血管损伤以及拔牙窝内残留炎症肉芽组织、断根碎骨片18例占30%,阻生牙切开牙龈瓣拔除后缝合不全3例占5%,牙槽突骨折3例占5%,拔牙后食用过热或过硬食物及刷牙不当3例占5%。

2.2 全身因素以高血压月经期多见,共3例占5%。

3 处理方法

原则是根据出血原因而处理。(1)局部压迫止血:用1:1000肾上腺素棉球置于创面加纱卷咬合压迫止血或用碘仿纱条填塞加压止血。(2)搔刮牙槽窝:牙槽窝内若残留有炎性肉芽组织或有碎牙片、碎骨片、牙结石均可引起牙槽窝内渗血,应在局麻下刮除。(3)缝合止血:有牙龈撕裂或龈缘游离者。(4)对于拔牙创内血管损伤出血可用碘仿纱条填塞 5~7 d 。(5)全身使用止血药、有感染因素者术前清洁口腔,术后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6)对局部处理后仍出血不止的患者,要进一步做辅助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血液病、慢性肝炎等全身疾病的可能,或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由相关科室针对病因协同处理。

4 讨 论

出血以牙龈组织撕裂,牙槽骨损伤和急性智齿冠周炎最为多见。急性炎症期由于组织处于充血状态,一些小血管已被炎症浸润破坏,部分创口内附有肉芽组织,故出血是急性炎症期拔牙最常见的并发症[1]。至于牙槽窝内的牙片、残根、炎性肉芽等致使术后出血者,多由于术者粗心所致。

预防拔牙后出血的关键是减少拔牙创损伤,防止牙龈撕裂及牙槽突折裂,在拔上颌第三磨牙时,向远中撬力尽量避免过大,拔牙后应常规以无菌纱布包裹食指加压缩小拔牙窝。牙槽窝填塞止血,填塞物应具有止血、可吸收、不影响拔牙创愈合为准,对牙槽窝内动脉性出血,采用碘伏纱条填塞时,在填塞10d后取出碘伏纱条,不必再次更换。分层去除血凝块,牙槽窝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分上、中、下三层去除牙槽窝血凝块,对牙槽骨出血者,以侧弯根尖挺取骨蜡止血,分层去除血块,手术野清楚,便于确定出血部位,避免盲目一次去除牙槽窝全部血凝块,有利于拔牙创伤愈合。

【参考文献】

[1] 周鸿耀,陈惠珍.颌面部感染325 例治疗体会[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14(1):40.

上一篇:心肌梗塞的护理报告 下一篇:磷酸奥司他韦治疗55例流行性感冒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