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生态环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09 07:19:50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生态环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教师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而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不仅出现了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还为阅读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环境;阅读能力

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不仅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也点明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实施以来,语文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倡创设“生态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面对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响应,努力创设“生态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生态教学环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下面我对此浅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创造丰富的阅读物质环境

阅读物质环境是学生阅读时的外在环境,能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开放、和谐、轻松的阅读氛围,创设丰富的、生态的阅读物质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我们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环境

为了给学生营造生态的阅读物质环境,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文化墙。我们建议学校在校园中建立文化墙,如名人名言、科普小知识、名人生平事迹、学生写的作文等。这样不仅美化了校园,增加了校园的文化气息,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的熏陶,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在班里营造阅读氛围,我们在班级的一角放置了一个小书柜,里面的图书有教师推荐的,有学生推荐的。这些图书都是精心选择的,提供给学生借阅。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去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借阅兴趣,我们让学生自己推荐图书管理员、图书推广员等,并让学生自己制定借阅制度。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还激发了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书籍,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3)增设阅读课。阅读课的设置给了学生安静阅读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中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来到学生的身边,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的问题,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提高能力。

2.保障时间

阅读是需要花费时间的,阅读能力也是日积月累才能提高的,因此时间的保障是必须的。

(1)课前10分钟。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在每节课前都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简短的诗句,有现代诗也有古代诗。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每天10分钟的阅读内容会被学生记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识不断增加,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真可谓一举两得。

(2)家庭阅读时间。除了上学时间,其他时间学生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时间真正得到保障,我们教师开家长会议,告诉家长在家中为学生提供阅读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性,并向家长进行阅读指导,使家长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阅读时间。我们告诉家长每天应定时让孩子进行阅读。在孩子阅读时,家长应尽量陪同,并在阅读后要求孩子复述大致内容,确保孩子的阅读质量。此外,家长还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阅读的书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激发了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真正促进了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

学生自主读书、自愿读书是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的前提条件。这也成为教师创设阅读心理环境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小学生的依赖性强,喜欢接受现成的知识,不会主动地进行阅读,即使阅读也只是一读而过,无法自主学习。对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心理,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

1.读书交流会

我们可借助班会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推荐自己觉得有兴趣的书籍,并评比谁是读书最多的人,谁是读得最用心的人。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最强,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举行读书交流会,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好书漂流活动

我们在班级的图书角专门设置了一个交换阅读的地方,并规定一周内归还。学生觉得自己读的书特别有意思,就带到学校来,写一个推荐的海报,交给图书角的管理员。管理员就把海报贴在书柜上,感兴趣的学生就来登记借阅。这样不仅使学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也使更多的学生共享到读书的乐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共同阅读的书籍进行交流,使学生对阅读的书籍有更深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缩编图书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缩写书籍内容,并配上图画。学生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比,让学生选出写得最好的作品,并在图书角展示,以供借阅。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更加用心地阅读书籍,更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共创和谐阅读生态环境

新课改理念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们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阅读也是一样。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选择合适的书籍

书籍是阅读的对象,合适的书籍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给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分类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地理类的、自然类的、文学艺术类的等等。教师还可以按不同的体裁推荐给学生,如诗歌、小说、童话故事等等。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学生能自主阅读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方法很多,如精读、略读、读思结合等等。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运用阅读方法。如挑选书籍时略读书籍大概内容,选定书籍后开始精读,在精读过程中边读边思考。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建良性的和谐的阅读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乐市泮野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快乐识字 下一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要重视“五权”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