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时间:2022-10-09 06:33:28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摘要 分析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和发病症状,提出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以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奶牛;胎衣不下;治疗;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83-01

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 h以内不能自然安全脱落的一种疾病,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病之一。该病治疗不当时,常导致奶牛发生多种疾病,如子宫内膜炎、败血症等,甚至造成母牛不孕、死亡,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2]。为有效防止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对病牛进行及时的治疗,利用中西医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立的理论,对我国养牛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

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品种单一,缺乏钙、硒、VA、VE,使奶牛易发生难产,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导致胎衣不下。二是胎儿大,造成子宫过度扩张,从而影响产后阵缩;另外,难产、产后瘫痪、子宫损伤使子宫收缩很弱,这些情况均会使奶牛发生胎衣不下[3-4]。三是胎盘出现老化、未成熟等情况,不能完成分离过程从而使奶牛发生胎衣不下。四是在妊娠期间,奶牛发生蹄叶炎、炎、腹膜炎和腹泻等,造成胎盘的感染,从而使胎儿、母体胎盘发生黏连,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

2 临床症状

2.1 完全胎衣不下

奶牛生产后少部分胎衣悬挂于阴门外,入手检查发现大部分胎衣仍滞留在子宫、阴道,胎衣与子宫内膜子叶粘着,扣紧部分较多。产后24 h奶牛仍没有将胎衣排出,胎衣开始腐败发臭,子宫、产道温度升高,蓄积有炎性产物及发臭的胎水。病牛弓腰拘尾,不断努责作排尿状。体温升高至39.5 ℃以上,食欲减退,饮水正常。5 d以上未排出者,体温升高至40 ℃以上,食欲废绝,全身症状明显。

2.2 部分胎衣不下

奶牛生产后大部分胎衣未排出,悬挂于阴门外。病牛体温变化不明显,饮食正常,但有时出现努责现象。通过入手检查,发现少部分胎衣扣在母体胎盘子叶上或仅有孕角项端极小部分粘在子宫母体胎盘上。悬挂于阴门的胎衣刚开始为浅灰红色,随着时间的延长,胎衣开始腐败,呈浅灰色,很快污染到子宫内的胎衣,导致有恶臭的褐色分泌物流出[5-6]。

3 综合治疗

3.1 手术治疗

当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情况时,常常在产后18~36 h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对术者手臂消毒,涂消毒油脂,同时将患畜保定,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阴门及其周围。为促进胎儿、母体胎盘黏连解除,术前1~2 h用10%浓氯化钠溶液1 000~2 000 mL灌注子宫,以便于剥离。手术时用手指强制性分离胎衣。

3.2 西医治疗

3.2.1 预防子宫感染。用土霉素2 g或金霉素1 g,溶于蒸馏水250 mL中一次性灌入子宫,药物应投放到子宫黏膜和胎衣之间,2 d使用1次,一般5~7 d后胎衣将自行分离[7-9]。胎衣排出后,仍然给病猪灌药,至病猪子宫阴道内分泌物清亮时为止,一般要14~20 d。

3.2.2 促进胎盘分离。用10%高渗盐1 000~1500 mL灌注子宫腔,并分别用青霉、链霉素素480万U、100万U灌入子宫,治疗3~5 d后胎衣脱落。

3.2.3 补液、补钙、抗菌消炎。用VB 130 mL+25%葡萄糖500 mL;20%葡萄糖酸钙500 mL或5%氯化钙100 mL加5%葡萄糖100 mL;10%VC 50 mL+0.9%氯化钠500 mL;青霉素钠盐480万U+5%葡萄糖500 mL。以上药剂均采用静脉滴注。

3.2.4 促进子宫收缩。可用催产素+乙烯雌酚治疗:产后4~6 h衣滞者用催产素50~80 U+乙烯雌酚15~20 mg肌注,治疗64例,用药6 h后,于8~12 h胎衣自然脱落55头,有效率85.94%。

3.3 中药治疗

方法:生化汤由当归1.5 g、益母草150 g、川芎45 g、桃仁45 g、泡姜18 g、炙甘草50 g组成。水煎每日1剂,分2次内服,可加黄酒250 mL、童便250 mL,调服可助药力直达病所。气血虚弱者加白术50 g,党参、阿胶各35 g,黄芪、生地黄各100 g,以补气养血;血瘀重者加蒲黄、五灵脂元胡各50 g,以化瘀止痛;血瘀发热者减泡胶加生地黄,赤勺各50 g,丹参45 g,祛瘀凉血。

加减:虚热者可加青蒿50 g,以清热凉血,加强活血祛瘀之力。实热者加金银花45 g、蒲公黄50 g、地丁30 g、休35 g、花粉45 g,以上方剂只需3~5剂即可治愈。

服药剂量:服药3~5剂,即可排下残留胎衣,采食反刍恢复正常,即为有效[10]。服药3~5剂,胎衣排下但采食反刍不恢复正常即为无效。

4 典型病例

2011年3月18日,某奶牛场13号奶牛正常分娩后,胎衣滞留子宫内,表现为恶露淋漓不尽,颜色淡红,夹少量胎衣碎片,经治疗3 d无效,后改用加减生化汤连用3剂痊愈。此奶牛平素体质瘦弱,产犊时出血量多于正常,并且脉细

弦,苔薄白,属气血两虚型。

治疗:采用生化汤加白术50 g,党参、阿胶各50 g,黄芪、生地黄各100 g,艾叶40 g,水煎加黄酒250 mL,童便250 mL,调服,连用3剂,第7天顺利排下胎衣。

5 小结

在临床诊断治疗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较快地治疗病症,而且可以通过机体的内部调整根治疾病。因此,中西医结合在兽医临床上,无论是在诊断还是治疗方面,相比于单一的中医或西医都有很大的优势。

6 参考文献

[1] 刘德义,江,方必春,等.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5(1):42-44.

[2] 陈玉豪,黄国种,陈仕文.奶牛胎衣脱落时间的观察及预防胎衣不下的方法[J].甘肃畜牧兽医,1990(5):15-16.

[3] 王晓丽,夏兴霞,诸玉梅,等.奶牛胎衣不下的研究进展[J].中兽医学杂志,2007(4):41-46.

[4] 于淑华,史兴山,张宝泉.胎衣不下引起奶牛败血症的治疗经验[J].养殖技术顾问,2005(5):20-21.

[5] 杨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J].养殖技术顾问,2010(12):113.

[6] 岳奎忠,周广泰,楚孝坤,等.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科技,1995(2):25-27.

[7] 谢长春,丁伟良,张晓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7(6):26-27.

[8] 丁秀英,邵鹏,王彩霞,等.奶牛胎衣不下病因简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07(2):90-91.

[9] 高清友,杨新雨,吕雪峰.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调查和综合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06(10):29.

[10] 扎西,冯秉福,才让措.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0(3):19-21.

上一篇:一例犬中暑的诊治 下一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