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时间:2022-10-09 05:52:52

读了张承志《北方的河》之后,摄影师张克纯决定去黄河边走一遭。2010至2014年间,他走过了黄河沿岸所有的省,自黄河入海口所在的山东东营市垦利县开始,以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源头为终,创作完成了一部以黄河为背景的作品《北流活活》。然而,张克纯镜头中的黄河却没有张承志书中的那样雄浑壮阔―它异常的寂静,没有湍流不息,没有隆隆作响,没有又蓝又远的天空衬托,甚至连壮美都谈不上。

和每一个中国人一样,张克纯对黄河怀有一种情怀。起初,他希望以形式感强的画面来描绘自己对黄河的憧憬和幻想,但随着拍摄的深入,他不得不直面一系列现实问题:河流的干涸、环境的污染、城市的变迁、疯狂的建设……“我眼前的这些现实是避不开的,它每天不停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觉得有必要花大量的胶片去拍这些东西。”张克纯说。但摄影师并非用纪实手法再现现实,而是用超现实的荒诞元素赋予画面强烈的戏剧感:高大的冷却塔前几只白鹿雕塑;被大水淹没的亭子顶上有人在悠闲地钓鱼;干涸的湖中央矗立着一座假山。这些场景让人很难不联想到摆拍,观者开始质疑照片背后故事的真实性。然而这些场景都是张克纯途中偶然碰到的真实景象,并未刻意去营造虚构的梦幻氛围。“现实更加荒诞不经”,张克纯解释道。

这些使用林哈夫大画幅相机拍摄的远景照片颜色灰白、黯淡,摄影师刻意使用过曝的方式,让画面变得更具诗意。你凝视它们时,会感到一种深邃的静止的美。仅从画面看,这些照片酷似以色列摄影师Nadav Kander和德国摄影师Peter Bialobrzeski:恢宏的景观,人渺小到近乎消失。张克纯毫不避讳自己受到他们的影响,但或许是现实的荒诞和幽默,让其充满诗意的照片显得格外不同。《煤厂里的佛像》将这种荒诞发挥到了极致。如果不是亲自来到这里,张克纯或许也很难想象一尊巨大的佛头为何会出现在一座煤厂里。这貌似只会出现在电影和小说中的情节却真实地发生在宁夏:“大佛头后面是贺兰山,里面有西夏王李元昊离宫遗址。路边的国道有个加油站,老板自称有一天梦见沟里有华丽的庙宇,于是卖掉加油站,在沟里建起佛寺,自己当起了住持。四方信众闻风而至。为表虔诚,周围的煤厂和煤炭企业决定出资修一座大佛。这个佛头是那座大佛修建时做坏的,被扔在了煤厂里。”4年的拍摄,张克纯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与偶然不期而遇。他听到了太多真实又近乎不合情理到好笑的故事,再用相机捕捉下这些奇特的瞬间。《向沙漠抽水的人》摄于宁夏沙坡头,属于腾格里沙漠。“那个水塘子是黄河里抽的水,用来浇树的,照片里的人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证树不死掉,有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张克纯称自己是在拍“大环境中的小人物”,并会将这种创作形式延续下去,但会让普通的生活更仪式化一些。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景观和人物的关系时,他好像并没有思考太多,除了在拍摄前定好照片的基调外,他拍摄时唯一留意的就是寻找冲突强烈的元素,去构成有一定形式感的画面。在新作《山水之间》中,他尝试了角色转换。他与拍摄对象中的一个人交换,让自己站在那人之前的位置,并让那人代替自己按下快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没有成为摄影师,我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不禁令我想到同样用角色变换手法进行创作的英国摄影师 Trish Morrissey。

2014年,韩国摄影师和策展人具本昌将《北流活活》带到了“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于7月12日揭晓,获奖者正是现年34岁的张克纯。而就在奖项揭晓的当天,他的个展还在北京三影堂+3画廊展出。谈到获奖他说自己颇感意外,而当有人质疑是否是照片中的中国元素引起了西方人的猎奇心理时,张克纯说这不可避免。“但我觉得我的作品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猎奇,还是有一些我个人的特质在里面。”这种个人特质或许就是埋藏着某种神秘和偶然的真实。张克纯上路和拍摄过程的随意,让这种真实无处掩藏。那条河朴实无华,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它就在那里,也还会在那里,像照片中那样被现实改变着。

上一篇:数学与国家实力(下) 下一篇:秦昊:我是一个买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