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要在常态中求创新

时间:2022-10-09 05:11:40

班级管理要在常态中求创新

班级管理看起来是一些婆婆妈妈的琐碎小事,但样样都需要费心思。班级管理是门精深的学问,怎样掌握好,怎样运用好,成为许多班主任关心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班主任,现就初一新生的管理工作,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班级常规建设,明确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一新生刚入学,从小学到一个崭新的环境,各种规矩不清楚,各种习惯参差不齐,如何教育,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工作的重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我在学习、卫生、纪律、文明、公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如,课前准备怎么做?作业该怎么完成?上课如何听讲?卫生该怎样打扫?自行车怎样排放?进入校园后应注意什么等等。明确了规范,就要严格执行,在“执法”中要合情合理,依规范办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怎样做,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树立榜样,让学生有个照着学的目标,有个可比较的对象,从而形成你追我赶、争抢先进的局面。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量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二、加强班级舆论宣传,弘扬正气,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由陌生走向熟悉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进行强大的舆论攻势,可以营造舒适、温馨、团结的班级氛围,从军训起我就注意这方面的宣传,有时是集体,有时是个别谈,强调团结的作用、诚实的重要、勤奋的必要。开学之初,在布置教室上,再次体现了我们都已认可的班级舆论。弘扬正气、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人人都不甘心落后,你有十分力,就用十分,有一分力就用一分。

三、加强与任课老师及家长的联系,形成合力,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

任何一种教育,孤立进行总是单薄无力的。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与家长、任课老师的联系。在工作中经常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精神面貌,个别学生成绩的起伏以及预测学生的发展趋势,任课老师的无私帮助,使我能更准确地掌握材料,从而有效地放矢地开展工作。另外,与家长的联系,使我走进了学生家庭,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教育期待、孩子在家的种种表现。通过家访,通过电话,我们及时交流,及时反馈,避免不良问题的萌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么多人帮助我,帮助学生,必将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熟。

四、加强学法指导和心理引导工作,小初衔接,促使学生顺利实现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坎”,由少科到多科的变化;由兴趣到考试的转变;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成长,对很多人来说,过渡得好不好,将直接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发展。在这个过渡期,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指导是不能忽视的,时间如何分配更合理,上课怎样听讲效率更高,常识科该怎样进行有效记忆,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需要很多时间去摸索,老师这时候给予及时的指导,会帮助学生少走许多的弯路,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心理引导则复杂些,许多学生感到不适应,感到茫然,而有的则无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心理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五、制定班级量化管理细则,责任到人,抓实班级事务的过程管理

(一)制定细则的目的

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力度,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道德素养的养成,创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特制定本细则。

(二)细则的实施策略

1. 班级成立管理和执行机构,成员有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和学生组成。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实行班委负责制。班委会各成员及科代表等为每周量化成绩的统计填写人员。每周统计一次,每周五下午总结,下周一张贴在教室宣传栏内。每月取周平均分,每学期取各月总分。

2. 每人基础分为100分。根据平时表现给予加分或减分。每周根据小组内个人成绩之和后的平均分评选出优秀小组。每月根据个人成绩最高分评出本月班级之星。学期末算出每位同学的得分,作为评优奖励的依据。

3. 遵循公平、公正、合理和公开的原则,不得,不得打击报复。若有此类现象发生,严肃处理。

(三)细则的构成及量化标准

细则由扣分、加分两大方面构成。扣分共有36条标准,分为“纪律/学习”、“劳动/卫生”、“个人素质/修养”三大板块;“纪律/学习”又分解为课堂与作业(责任人:任课教师、学习委员);纪律(责任人:纪律委员、班主任);两操;(责任人:体育委员、学生会);午休与晚休(责任人:舍长、值班教师、公寓检查小组)四部分;“劳动/卫生”(责任人:班主任、劳动委员、卫生委员);“个人素质/修养”(责任人:团支部书记、班主任)。加分共有8条标准,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班长共同负责执行。这样,每一方面、每一版块、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执行标准。

总之,班级管理林林总总,细细回想,一学期的工作,主要培养初一养成教育。在常态中求变化,在创新中求发展,力求班级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上一篇:把好初中物理教学起始关 下一篇:母爱造就天才:自闭女童成中国最“萌”漫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