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农民工存在问题及思考

时间:2022-10-09 05:00:52

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农民工存在问题及思考

在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下,“农民工”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工人,以体力要求较高的建筑、城市清洁、环境保护及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工种。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近2.5亿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超过1.5亿人。截止2011年5月,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累计达72692人,其中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4250人,劳务收入达87230万元,为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融支持农民工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目前宁蒗县金融机构为农民工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是金融知识宣传、存贷款业务、汇兑业务和银行卡服务,还是缺乏创新、特色、典型和代表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金融机构大多通过散发宣传材料、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加大对反假币、支付结算制度、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法律、法规等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以提高广大农民工对金融服务的全面认识。

二是金融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汇兑业务服务和银行卡服务。

三是金融机构目前没有地方特色的支持农民工的相关政策及具体的配套措施,与农民工相关的信贷仅为“贷免扶补”一项政策。而“贷免扶补”贷款金额小,期限短,对农民工创业、就业不能发挥太大作用。

四是信贷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同时针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金融品种偏少,保险服务缺失,金融服务不能适应农民工多方面要求。截止2011年5月,宁蒗县金融机构中仅有农村信用社借助省政府推出的“贷免扶补”政策办理农民工贷款,但人数少、金额小,期限短,作用不够彰显。从2007年到2011年5月,信用社共发放农民工贷款85户,金额450万元,目前余额(85户)267万元,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0.04%。

五是金融支持农民工缺乏产品创新,相关工作缺乏特色,工作过程缺乏典型,工作成效缺乏代表性,缺乏可供总结推广的工作成绩及经验。

二、金融支持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地区农民工面临的金融问题十分突出

一是流动性资金短缺,信贷支持不力,融资渠道狭窄,农民工回乡创业难。

二是农民工创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产品产销不畅,资金流量不足,影响金融信贷支持。

三是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创办企业时缺乏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存在盲目性,金融机构不敢介入。

(二)金融支持农民工存在许多问题及不足

一是农村信用环境不良,金融支持农民工存在道德风险。随着信用环境建设的改善,大部分农户的信用意识得到提高,但贫困地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信用意识淡薄、还款意识不强,加上农民工流动性较大,信息不对称,加大了金融机构贷款管理风险和经营成本。

二是农民工难以落实担保、抵押问题, 贷款有效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是农民工竞争力较弱,生产经营困难较大,加大了银行贷后管理难度,信贷支持受限。

四是贫困地区农民工创业扶持优惠政策不配套,部分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制约金融支持力度。近年来,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但缺少创业过程中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导致优惠政策落实存在差距。

五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工贷款缺乏社会应有的保障。

三、金融支持农民工政策建议

(一)针对贫困地区农民工的特点制订信贷扶持政策,积极创新信贷品种,形式多样支持农民工信贷需求

一是农村信用社要把支持农民工发展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工作,及时了解当地农民工返乡情况和就业情况,深入各村屯,对返乡农民工的详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对部分有资金积累、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或经营管理经验并有志于创业的返乡农民工进行重点的帮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返乡农工民,通过绿色通道快速为其办理贷款,鼓励创办实业,发展农村经济。

二是密切关注返乡农民工的流量及资金需求情况,研究针农民工的信贷投放重点和风险控制措施,针对性地制订增加农民工就业的信贷资金支持计划,做到信贷投放计划和返乡农民资金需求有机结合。

三是创新信贷品种,拓宽融资渠道,根据农民工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针对性地推出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差异化、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有效满足农民工的资金需求。

四是加大对农民工的金融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以增强农民群众的金融、理财、风险意识,丰富农民朋友的金融知识,提升农民及农民工使用金融产品及服务能力。

五是有效解决农民工贷款难、担保难问题,采取致富带头人担保、村干部担保、农户联保、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担保等保证担保方式,促进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发挥直接提供担保或组织会员互保的作用。

(二)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工实现本地就业

一是要通过支持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和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二是积极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促进当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工投身农业生产。

三是积极支持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

(三)积极推动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强农民工的稳定性

一是地方政府要提高对农民工回乡创业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指导思想、落实扶持政策,降低农民工创业门槛,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给予一定支持。

二是积极探索农民工回乡创业担保长效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基金,以企业会员制为基础的农村信贷担保基金,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基金等,分担农民工创业的部分风险。

三是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其开拓市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从高校或其他各类科技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农民工开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帮助农民工同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以便遇到问题及时请教。

四是金融机构要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的调查、分析,为农民工量身订制多种信贷产品,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从简等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不足问题。

(四)积极落实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增加农民工收入,稳定农民工群体。

二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以增强农民工的劳动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三是提高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农业技能,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熟练掌握职业技能。

四是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工资保证金账户管理,强化工资支付监控,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五是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的良好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整体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成员过上美好生活。

上一篇:“三大联盟”建设须加强多方合作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