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通航

时间:2022-10-09 04:59:30

把脉中国通航

2011年,我国全年完成通用航空飞行45.5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生产作业飞行13.98万小时,增长16.9%;在册通用类航空器1124架,较上年净增通用航空飞机114架,增加比例为11.3%;通用航空运营企业111家;通用机场及临时起降点286个;相关从业人员1万余名。

由于我国通用航空基数太小,目前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民航整体发展速度,更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商业航空已跻身于全球第二,但民用航空行业结构严重失衡:我国通用飞机占民用飞机的比例只有13%,而世界民航发达国家的比例则为80%以上;我国通航机场占民用机场比例为46%,世界水平是90%左右,倒三角型的现象严重,凸显了发展后劲的不足。

同时,从飞行作业类别上来看,我国的通用航空飞行培训占有一半的时间。此外,其他飞行主要是传统的工农业作业飞行。私人和公务飞行还不到1%,远远低于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的50%以上。根本不能起到“在建设民航强国的过程中,通用航空体系中的各运行主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作用”(摘自《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李家祥,201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讲话)。

此外,通用航空是一个产业链紧密结合的产业。目前,从国家到航空工业部门和民航局,各部门没有专门统管通用航空的管理机构,致使通用航空在企业准入、低空管理、适航维修管理、人员资质、机场建设和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分析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可以用“两多、两少,两小、一弱”来概括:具体为老旧机型多、小企业多;保障设施少、专业人才少;产值与利润小、整个产业规模小;支撑通用航空发展的基础体系薄弱。这与我国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极不适应。

通用航空庞大的产业链是调整国家经济结构的有力抓手。我们要很好地研究通用航空的发展规律,认清通用航空在民用航空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树立通用航空产业正确的发展理念——整个产业链条协调发展的大通航理念,坚决摒弃只注重通用飞机制造等第二产业或只注重通用航空运营等第三产业的片面性思维。认真研究全球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通用航空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产业推动规律。虽然通航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通航发展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与我国也存在诸多差异,但其推动通航发展的措施、政策及通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关键因素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认真总结和研究国外通航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把握推动通航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因素。

从我国实际出发,适当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走我们自己的通航发展之路。参考借鉴绝不是照搬照抄,一般规律的研究和经验总结最终目的都是为我们自己所用。中国通用航空未来的发展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科技、自身产业等各方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规划、大胆实践、总结反思、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走出中国自己的通用航空发展之路。

上一篇:拆迁中的女人们 下一篇:新加坡航展公务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