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09 04:23:38

中职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汉语阅读理解也是中职汉语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和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因为这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材料,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和词汇贫乏而陷入困境,阅读效率的高低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将来进一步深造和工作。要是中职阶段学生能够打好扎实的阅读基础,将来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特别是现在我们处于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通过阅读接受大量的信息,这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快方法之一。所以阅读理解训练不得不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那么额我们应该如何在汉语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生动活泼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全盘否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二、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汉语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就要做到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激发乐于提问的兴趣,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有着重要作用的仍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三、选择健康有益的书阅读

现在社会上的各类书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中学生要购买和借阅课外读物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健康向上,寓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适合自己年龄段阅读的书刊。切不可盲目购买、阅读缺乏健康内容的言情、凶杀和武打书刊,以免误入歧途。严禁阅读黄色书刊,它能毒害你们的心灵,吞噬你们的灵魂,甚至使你们走向犯罪的道路。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更坏。好书,给人以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专业书及教科书,给人以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智能。歌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购买和借阅课外读物时,因该读健康有益的书籍来读。

四、要符合自身需求,讲究实效

中职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三结合。首先,要与教材相结合,帮助自己吃透教材,开拓思路,探索学习方法,提高能力。其次,要与兴趣相结合。比如爱好文学的同学可读一些文学名著;爱好科学的同学可读一些科学家传记或科普类读物;爱好艺术的同学可读一些较高层次的专业书籍,从中体验画家、歌唱家的奋斗史,领悟大家名人的艰辛历程。这样,可为自己将来成为某些学科或领域的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要与自己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提升素质,学以致用。

五、阅读自与的水平相匹配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取适合程度的语言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从文章的难易程度来看,如果所读材料生词过多,难免要不停地查阅字典,如果句子过分复杂,每句都须反复推敲,那么学生必然很快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所选材料应以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遇到少量的生词可以猜测其意义。猜测对提高外语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从文章的体裁来看,所读材料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文章的内容来看,阅读材料的趣味性也必须十分注意。阅读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培养起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将会迅速提高。

六、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的培养在进行阅读前后甚至同时,适当插入一些特殊的训练对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大有好处。这些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利用上下文揭示词义,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词类形式,迅速抓住基本思想,并学会使用字典。学生必须逐步学会通过分析词的结构以及上下文关系帮助理解词义。阅读短文还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通读、细读和复读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在通读、细读和复读中,复读尤为重要且行之有效,通过复读来审视、推敲答案,提高答题命中率。只有通过增加难度,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阅读速度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速读在生活中很有实用价值。掠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但目的性更强,要求寻找时间、地点、数字等非常具体的信息。事实上新授课与复习课的要求截然不同。学生在面对新授课的学习时要立足夯实基础,对生词、词组、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要进行过关训练。不给复习课面带来后遗症。面对复习课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最终要的是联系全文,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去做这个题目,才能答到点上。

七、通过“读”培养语感

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会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阅读对于汉语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八、在精读中领悟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教师应做到启能发,发而能收、有的放矢、适时点拨。教师的点拨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针对阅读中的共性问题“精”讲,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此时学生带着自学的疑问,带着倾听教师讲解的渴望,教师的讲解于学生能起到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老师要点拨得精彩,点拨得生动,点拨得精当、点拨得明白、点拨得科学、挥洒教师的个性和才气,观察学生的表情和态度,随机应变,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谈谈高职院校在《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 下一篇:运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