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物力学因素浅析下肢发力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时间:2022-10-09 04:22:02

运用生物力学因素浅析下肢发力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摘 要:投篮命中率是篮球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下肢发力的重要性以及发力方式,试图找到一种与规范的投篮姿势不同的投篮姿势,为力量素质较弱的练习者提供练习依据。

关键词:投篮 命中率 下肢发力 力量素质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也是制定篮球技战术的核心环节。无论是进攻或是防守,焦点都在投篮得分上。学习正确的投篮技术,努力提高投篮命中率,也是各级球队和高校始终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下肢发力的技术动作在整个单手肩上投篮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掌握正确、科学的下肢发力技术动作是投篮命中率的前提 。

1.投篮时下肢发力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1.1 下肢发力在投篮技术动作中的重要性

单手肩上投篮从下肢发力开始,即从脚蹬地开始获得力量,传到腰,最后传到上肢,全身依次协调用力,力量从下至上依次传递,最终上肢获得协调柔和的投篮力量。如果下肢不用力或发力不足,会给人体后续的发力带来困难,出现投篮力量不足和导致上肢技术动作变形等情况。若下肢发力不足, 腰部就不能充分发力,容易产生用肩、手臂加力推球等变形动作, 从而引发投篮动作不协调,出现错误的动作。因此,下肢发力是整个投篮技术动作的前提。

1.2 投篮时下肢发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下肢发力主要通过蹬地和提起脚跟两种方式实现,教科书规范的投篮动作从脚发力开始,前脚掌发力,提起脚跟,伸直双膝,即下肢发力顺序是,前脚掌蹬地,然后适度的提踵,最后充分伸膝。

1.2.1 蹬地对球出手速度与出手角度的影响

下肢蹬地的力对投篮的影响很大,符合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下肢蹬地的力越大,全身获得的力量就越大。在投篮蹬地过程中,人体与球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们向上的动态支撑反用力的作用,蹬地时人体以脚为支撑点,加速垂直离开支点,重力大于向上的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因此在竖直方向上,人与球获得了一个向上的加速度,从而使人与篮球产生一个向上的速度。当蹬地发力时间一定时,下肢蹬地的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球离开手时球的速度也就越大, 球的出手速度也越大。

蹬地方式分为双脚蹬地和单脚蹬地两种,若都不考虑上肢的动作,不同的蹬地方式对球出手角度有不同的影响。双脚蹬时,两只脚用力的大小几乎相等,方向也相同,则人体获得的动态支撑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人和球只在竖直方向上有速度, 在水平方向上没有速度分量。这样才可以集中力量让球以适当的角度出手,有利于投篮动作的协调与自然,能使球“柔和”地拨出。单脚蹬地时,两脚前后放,由于后脚蹬地,人体获得的动态支撑反作用力的方向不再是竖直向上, 而在水平方向上会有一个分力,在垂直方向上损失了一部分力量,其造成人体重心上提轨迹会改变。在蹬地过程中,球的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也会有分量,其结果会降低球的出手速度和角度[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尽量采用双脚蹬地,但是如果练习者力量差、投篮距离很远时采用单脚蹬地优于双脚蹬地,且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让上下肢发力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保证了球水平飞行的距离,球碰板或篮圈的概率高于双脚蹬地的方式。

1.2.2 提踵对篮球出手速度与出手角度的影响

在投篮时,脚跟必须提起,与蹬地、上提重心同时进行,起到传递动态支撑反作用力的重要动作,维持着人体的平衡。可以使髋、膝关节的伸展得到更加稳固的支撑和踝关节在下肢的蹬伸过程中更早地参加工作,这样可增大蹬地力量, 提高动态支撑反作用力,从而提高蹬地速度。当脚跟提起的高度固定时, 提踵动作越快,即角速度越大,越有利于下肢力量的爆发,同时人与球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获得更大的蹬地速度,同样有助于提高投篮时球的出手速度[1]。所以在投篮时, 脚跟提起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动作。笔者认为,提踵必须是在人体平衡,即垂直向上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高度,过高会使人体重心向前而导致重心不稳;过低又不能充分参与工作。

2.下肢力量大小对规范的投篮动作的影响

2.1 规范的投篮动作

总结教科书,下肢在投篮工作中的规范动作是双脚左右开立,稍比肩宽,右脚比左脚稍靠前,双膝微屈且内扣。投篮开始从脚发力开始,前脚掌发力,提起脚跟,伸直双膝,传至腰,再传到手臂,伸右臂将球投出。以上所述的投篮动作都是在下肢力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完成的,没有考虑到很多青少年、女生等下肢力量不足的情况。笔者认为,关注下肢力量不足的运动员的投篮技术动作是很有意义的。

2.2 降低重心或跳起投篮

规范的投篮技术动作要求双脚支撑蹬地,双膝微屈且内扣。笔者认为,练习者力量素质不足,可以采用双膝深屈,即降低重心的方式投篮。以臀部降低来带动双膝弯曲。这种投篮方式既增加了投篮的工作距离和蹬地的力,又便于在投篮时利用双腿的蹬地力量,从而使球的飞行距离增加。下肢力量不足也可以采用起跳投篮的方式,这种投篮方式又叫“颠儿投”,双腿没有较深的弯曲。它的起跳主要靠小腿和踝关节发力,并且是腿的“瞪地”动作和手臂的投篮动作同时开始,而且在球出手后身体仍在上升[2]。这种投篮方式首先加大了下肢的蹬地力量,从而加大了支撑反用力,可以弥补下肢、腰、上肢等力量不足的缺点,使整个投篮过程轻松、舒展。但是,在起跳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向上跳,不能形成向前跳的错误姿势,这样在罚篮时容易违例,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分力而影响入篮角度。同时跳起投篮出手太低是它的缺点,只能是少儿或力量较差的男、女学生的过渡性投篮动作,他们应当努力提高力量素质和协调能力练习,以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为目标。

2.3 降低持球高度可以弥补下肢的力量素质不足

假如练习力量素质还很差,采用教科书规范的投篮动作可能会出现碰不到篮板、篮圈、篮圈等情况。可以调整持球的高度改善下肢、腰、上肢等力量不足的情况。教科书上规范的投篮动作对上肢持球的要求是,持球置于与眼睛同高的位置,笔者认为,持球于胸前颌下的部位,降低持球高度,延长了投篮手臂的工作距离和工作时间,获得更大的投篮力量。但是,注意手臂投篮姿势不能外展,外展投篮时力的方向不是垂直向上的就会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分力。因此,出手前的持球高度应该是没有严格限的,要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调整出手前持球的高度。但是,他们也要不断加强全身的力量素质练习,随着力量素质得到增长后,就应将持球位置改到和规范动作位置上去。

3.结语

下肢发力是完成整个投篮技术动作的前提。下肢充分蹬地和适度提起脚跟影响着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等,即影响投篮命中率。练习者在体会下肢正确用力的同时,笔者认为如果练习者力量较弱,可以采用心和跳起投篮与降低持球高度等方式结合全身协调用力提高投篮命中率。也可以根据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原则,降低篮圈的高度、增大篮圈等方法以标准的投篮技术动作为目标,不断提高力量素质,掌握规范的投篮技术动作。(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尹恒,尹航.投篮时下肢发力的重要性及其生物力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04).

[2] 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 钱丽秋.如何掌握规范的投篮技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471).版,2008,28(3).

上一篇: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综述 下一篇:浅析武术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