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阅读积累的再思考

时间:2022-10-09 03:18:53

新课标下对阅读积累的再思考

阅读是一项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个体精神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它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了解世界、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的过程,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手段(如色彩、线条、节奏、旋律)能够像语言这样直接、精确、严密地反映人类思维的过程和成果。阅读量的扩大,意味着积累的增加。拥有丰厚的积累才可能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对于中学生,新课标下的阅读积累不能只停留在字词识记等浅层次上,而应该注重积累语言,注重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注重个性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素材。在阅读中,古今中外名篇名著浩如烟海,佳词妙句俯拾皆是,学生对这些或精炼或警示的语言见多了,重复多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语感,在表达时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脱口而出,写作时自然会妙语连珠,意蕴丰富,形象生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当学生们用了北岛的这句诗时,我感到了他们内心的希望。“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看到了孩子们奋斗了努力了就不再后悔的坦然。有些学生积累了很多语文知识名言名句,只会用于答题作试卷,没有考虑和尝试过把它们用到语言表达交流的实际中去。这是因为学生记诵名言名句知识应付考试,是临阵磨枪,应急背出来的,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用的时候当然做不到迁移了。这就要求让学生会用名言名句,首先要有用的意识,不光是为了考试,还要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蕴,把其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积淀。读过《逍遥游》,学生就会写道,浩瀚天宇,庄子是一只鸟,扶摇直上九万里。知道庄周化蝶的故事,学生就会写道,百花丛中,庄子是一只蝶,一只自知而超脱的蝶。一个学生对庄子有这样的理解,并能这样写进文章中,就会显得很有文化底蕴。

阅读是为了积累情感。语文是感性、形象的,阅读是手眼心的统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被作品中的某一个人物吸引的时候,当我们和作品中的情感共鸣时,就会很长时间沉浸其中,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好的作品中,作者或文中的人物表露出来的积极的世界观,对事物作出的正确的评价,善者褒,恶者贬,弱小者同情,阿谀者鄙夷,正气者钦佩,势利者唾弃……在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读者的情感也会不自觉的丰富起来,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促成他们的思想意识往高雅的方向发展。

阅读是为了培养审美情趣。新课标的总目标开头就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认识美的本质,逐步培养学生能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在现实生活中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一个人的中学时代是形成高尚的品德、高雅的审美情趣等优秀品质的初始阶段,此时的阅读口味也就影响到人的审美情趣的俗雅。因此,选择好的读物,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直接沉浸于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经典的范文,总是携带着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文化精神的浸润和陶冶。好的范文还具有美育的艺术功能,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境界。读一篇美文,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你就会觉得像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就通向外面的世界,让你看到应接不暇的美景。

阅读积累最后要形成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突出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形成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核心。比如,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方式,提倡独立阅读、自由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提高阅读质量,拓展思维空间,形成个性。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写成与个性、心灵无关的东西。几篇中规中矩的高分范文一出现,便纷纷仿效,收起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怕它不高尚、幼稚、肤浅、片面。纠正这种偏向,只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现自己的个性。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阅读积累应该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应该注重文学语言、注重思想情感、注重审美情趣、注重个性的发展,这四者并非独立无关,优美的或有哲理的文学语言,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就在这样的长期的阅读积累中,学生带着他的喜好,带着他的思考,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全方位地提高了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

上一篇:对中学法制教育的一点构想 下一篇:网络技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