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好老师,不妨做做课

时间:2022-10-09 03:12:11

学做好老师,不妨做做课

不少同行认为,“课”是师生探索质疑、创造发展的平台。真正的好课不是表演,也不是为了博得“精彩”而去准备“精彩”。因此,他们反对把课当成东西来“做”。更有老师尖锐地指出:现在的不少公开课“做”得太明显,只顾假大空,不顾真善美。

笔者以为,“课”能否“做”,关键还是我们对于“做”的动机和实质的认识,如果不掺杂任何功利性质、仅仅体现一种态度和方法的话,有些课“做做”也无妨。

打开百度搜索了一下,那上面说,做一名好老师应具备以下的特征:善于学习,注意研究学生;上课富有激情,课后善于反思;教学民主,关爱学生,有策略,会造势。如果以此为自己的成长和努力方向,做一名好老师似乎首先要学会“做课”了,因为课堂是一个教师安身立命之所在。

首先,课要做得实在,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学到东西。因为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又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所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加工之前,其立足点就应该停留在学生能不能学到东西,能学到多少东西。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者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思维,或者是触动了心灵,甚至是提升了素养、改变了观念。

其次,课要做得有特色。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由于性格、经历、习惯、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同时,由于师情、学情、班情不同,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我们做课时要因生制宜、因班制宜、因校制宜。也就是说,需要我们能在一开始就注意彰显师生和学校、班级的个性和优势,我们做成的课,应该是与众不同、富有特色的课。这样才能“合情合理”,才能将教师、学生、文本进行科学而有机的融合。

最后,课要做得科学,要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实际和所教内容。既然我们花了精力去做,就一定要做得有触动学生心弦的精彩之处,做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做得符合学情、班情、校情。受人赞美的好课其本质往往就是符合科学规律的课,而那些课堂效果不是太完美的课,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其教学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理念乃至理论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一定有有悖于科学精神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说的“没做好”的课。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许我们也能说“不想当好老师的老师不是合格的老师”,单纯的“想”,终究只是意识层面的,我们不妨多在实践上下功夫,做点好课、精品课,这对我们自己、对学生不都是好事吗?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下一篇: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应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