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化的思品课堂

时间:2022-10-09 02:23:14

打造生活化的思品课堂

联系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也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确立为课程的基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寻找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事例,帮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当代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既包含着中国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又有校园生活,还包括各具特色的家庭生活,这些构成他们个体生活经验的基础。打造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深入生活,学习收获的主动性。

第一,联系家庭生活,创造浓情课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课程内容与家庭生活的过程中,促进其知与行的统一,提升其道德素质。比如,通过开展“我与父母换角色”活动,“我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将孝敬父母的思想更快地落实为行动;通过采访问题“父母最喜欢我的一个优点”活动,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了解,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识的快乐,另一方面促进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通过家庭调查“我家今年的一件大喜事”和“我家今年最烦恼的一件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的成就,同时了解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体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通过调查家庭收入来源了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方式,体会解决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材知识与家庭生活的有机结合与渗透,有利于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联系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与热情,学校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有兴趣的生活环境,注重引用学校生活资源来丰富思品课堂,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在讲授九年级“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课时,设计“寻找我们班的管事大王”活动,通过班级同学之间的互评,互荐,树立榜样,培养每一位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关爱集体的意识;在讲授“合理消费”的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流行的“过生日送礼物比阔气”的不良风气,设计活动“我的生日如何过”,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次生日方案,体现时尚,节俭有意义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我爱我师”部分的教授过程中,要求学生采访自己的一位老师,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心理等方面。通过学生设计采访问题,实施采访过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增进了师生情感。

学校生活中的事例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学生关心和关注的事例,更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获得体验并学会学习。

第三,联系社会生活,扩展学生发展空间,促进全面成长,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认知和接受能力也不断提升,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应成为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体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探讨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污染紧缺问题的出路;采访校园周边店铺,了解其经营状况,体会各种经济成本在经济生活中的特点与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以“新闻速递”的方式了解国家重大时政,体会国家发展变化,树立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亲临庭审现场,组织模拟法庭,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尊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亲近,深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系,以获取富有活力的知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活化的思品课程,应该是一门开放的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应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问题,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等。引导学生真实而具体的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思想品德的内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上一篇:浅议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