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9 02:13:11

急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山西乡宁县急性胆囊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与急性胆囊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入住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集我院入住的100例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胆囊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饮酒、肥胖、高脂饮食、胆结石病史是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常锻炼(OR=0.617,95%CI:0.011-0.805,P=0.035)为保护因素。结论 饮酒、肥胖、高脂饮食、胆结石病史与我县人群急性胆囊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经常锻炼可有效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危险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77-02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和化学性刺激等引发,其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发热、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和腹膜炎三联征等。目前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急性胆囊炎成年人发病率高,男女比例约为2:1[1],探讨急性胆囊炎的其它相关因素将有着重要价值。基于此,我们拟通过对我县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及100例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急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连续收集于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同期,收集我院入住的100例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生活规律、肥胖、高脂饮食、胆结石病史、家族史等。吸烟史:5年内吸烟>10支/d。饮酒史:至少每星期饮酒一次,且每次大于50ml,连续半年以上。BMI≥25kg/m2为肥胖和(或)超重。如果与患者无法沟通,可通过其直系亲属采集病史资料。本研究协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χ±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研究纳入的两组人群年龄、性别相匹配。其中,两组饮酒史、生活规律、肥胖、高脂饮食、经常锻炼、胆结石病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急性胆囊炎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饮酒(OR=1.893,95%CI:1.209-3.021,P=0.045)、肥胖(OR=2.250,95%CI:1.693-4.601,P=0.003)、高脂饮食(OR=4.609,95%CI:2.052-7.259,P=0.000)、胆结石病史(OR=5.371,95%CI:3.583-8.158,P=0.000)是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常锻炼(OR=0.617,95%CI:0.011-0.805,P=0.035)为保护因素,见表1。

3 讨 论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高,居炎性急腹症的第2位。依据病因学,可将急性胆囊炎可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两大类。临床研究发现,结石性胆囊炎约占急性胆囊炎的95%,且常引起继发感染。本研究所纳入的两组人群,年龄、性别相匹配,单因素分析示两组饮酒史、生活规律、肥胖、高脂饮食、经常锻炼、胆结石病史有统计学差异。然而,由于单因素分析方法无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造成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本研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后,仅发现饮酒、肥胖、高脂饮食、胆结石病史是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常锻炼为保护因素,与其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2]。

本研究发现,胆结石病史、高脂饮食成为急性胆囊炎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提示胆结石病史、高脂饮食易引起急性胆囊炎。胆结石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从而引起胆囊粘膜的损伤,并易引发细菌感染。高脂饮食可促使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多,胆囊强烈收缩,加重胆囊炎症,进而加重胆囊水肿及充血;同时,胆囊内结石在胆囊收缩推动下进入胆管造成堵塞,使胆汁不易排出,从而引发剧烈胆绞痛。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也是导致胆结石的主要因素,易引发急性胆囊炎[3]。而经常锻炼或许可通过促进脂质分解、降低体重,进而减少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此外,既往研究认为,伴有急性胆囊炎家族史的患者可能携带有某些易感基因的人群更易患此病[4],而本研究未发现家族史与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有关,可能与人群地域分布不同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示病例组吸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含量有关,可进一步增加样本容量求证。此外,由于男、女性之间激素水平、饮食习惯及解剖特点存在差异,且这一差异难以控制,因此我们未对男女进行分层研究,但既往研究认为中年肥胖女性更易患此病,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引起胆汁排泄不通畅。缓慢变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若同时合并有感染、消化不良等时,增加胆囊炎的发生风险。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患胆囊炎的机率较同年龄男性高一些。

目前尚无敏感指标可对急性胆囊炎进行预测,因此早期加强易感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早期做出诊断、早期治疗,可为临床诊治急性胆囊炎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龙涤,方富义,闭永浩,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5):2737-2739.

[2] 向阳,陈进宏,蔡端,等.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坏疽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8,15(2):193-194.

[3] 李文,熊春霖,魏轶.横栏居民2型糖尿病与胆囊炎、胆结石、脂代谢的相关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435-1436.

[4] 刘红生,袁作彪,韩天权,等.肝脏基因表达谱在急慢性胆囊炎中的差异[J].中国医药,2007,2(9):539-540.

上一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分...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与观察